按作者的话说,
“本书分析了一些极为盛行的、几乎已经成为新正统的经济谬论。”
核心思想为第一章的两段话:
“经济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行为或政策的即时影响,更要考察其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对某个群体产生的影响,更要追踪其对所有群体造成的影响。
经济谬误多半是由于忽视了上述教训而给当今世界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所有谬误出自两大主要谬误:一个是只看行动或计划的即时影响,另一个是只看特定群体所受的影响而忽视其他群体。”
以下是一些摘录:
战争改变的人们战后的努力方向,战争打破了各行业原有的平衡,改变了工业结构。
大肆破坏具有价值的任何东西都会造成净损失、不幸或灾难。
供给会创造需求,因为归根结底供给就是需求。人们把自己生产的东西供应给他人,其实是为了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些基本事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甚明了。他们被工资支付等复杂的机制,以及几乎所有的现代交易都以金钱为媒介间接进行的形式所蒙蔽。
工程越是铺张浪费,耗费的人力越多,就越能达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这个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就每花一元钱所带来的财富和福利的净增幅来说,ZF官僚提出的工程计划极有可能不如纳税人自行购置或制造所需物品,这样花钱比被迫上交给国家一部分收入更值当。
ZF信贷扭曲生产
私人提供贷款与ZF提供贷款这两者有根本的不同。每一个私营放贷者都是在用自己的资金承担风险。当人们拿自己的钱去冒险时,通常会慎重审查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资产做抵押,审查其经营能力和诚信度如何。
ZF的钱是从纳税人那里强征的。忽略了本应该得到贷款却没得到的人
信用是人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是银行家赋予的。一个人有信用,或许是因为他拥有资产的现金价值大于他想取得的贷款,或许是因为良好的个人品行和履历让他获得了信用。一个人本身拥有信用,银行家才愿意借钱给他。
摊享工作机会的企图源于一个错误的假设:世界上可做的工作是有限的。恐怕再也找不到比这更荒谬的论调了。只要还有人的需要过愿望尚未得到满足,能做的事就没有止境。在现代交换经济中,当价格、成本和工资彼此之间呈现最佳关系时,市场所创造的工作机会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