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因中国外汇储备和美国的赤字形成强烈对比而产生的成就感虽然不是拔地而起但算得上普遍而过度的,在中国,一直有人期待中美确实正处于高度对立状态,以此证明自己已经足够强大,认为中美关系是此消彼长的,需要从它方的衰弱中论证己方的强大,这至少就目前而言,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别人。然而这又是出自一种东亚式的惯性思维:错误的和落后的竞争者本身而不是其选择的模式传统上主张将其彻底消化,使之从此无所作为。其实,基本面中一个微小的因素发生变换,胜负就会发生反转,偶然和短期的胜势虽然意味某种先进性,但如果以长一些的时间计,短暂的优势可能就毫无疑义,除非有一个牢靠的基础或者正确的方向。而且,多元文化的长期并存比一种文化占据统治地位的世界更有真实性、安全感甚至持久性,可能代表更为高级的文明状态,国力是需要综合评估的,历史上众多以弱胜强例子也证实,钱的多寡和兵器的优劣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中国人急剧增长的财富还需有正确的选择才会变得真正有价值,因此财富的积累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只具有中性的意义,要特别提防迅速、大量获利让政府和人民变得自负、固执、懒惰以及趋于极端自私,同时,中国还需要大力培养包容、互惠的思想意识,反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公子成有关中原文化世界上最为优越的见解属于孤陋寡闻和傲慢自大的经典之作,至今仍以各种形式活跃在中国。 美国的政治理想最先仅限于本国人需要理解,伴随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成功,激发了美国人向外解释、推行自己文化的欲望,这种情绪既来自人本性中固有的虚荣心,也来自仁慈与理性,欲将预先的思想经过缜密的规划变为现实的雄心,其中涵盖世界共同发展的愿望,亦难免有美国引领世界的野心,此类思维对人类复杂的本性而言,基本上是健康的,在很多时候对世界也是有益的。问题谁愿意接受美国思想的领导?中国的贤哲很早就发现,正确的建议往往刺耳,难以接受,何况美国的声音如此遥远,在某些墨守成规的中国人看起来一直都不是那么正确?保守和靠激进民族主义主张谋生以及功成名就的中国人同仇敌忾,于是抵制美国的行动虽并不总是恰如其分但却从不缺席的力量一直存在。对任何一个强国而言,希望本身不断强大又被外界毫无戒心地容忍、接受其行为主张其实非常困难,弱小的国家往往疑虑重重:是否会因接受外来先进的理念而导致丧失自我从此沦为傀儡?与其成为一个模仿者,不如自行其是。这种抵触情绪不仅很自然地来自官方,也来自民间,即使勉强踏上西方线路,因为前途未卜,尤其各国背景大不相同,实施起来也多半十分缓慢。这对坚信自己正确的体制和思想,很容易因此而感到是被无理冒犯,相信受到排斥不是因为自己行为不端而是过度谨慎的牺牲品。最近谷歌因为中国监管的争议就显示,中国与美国有着不同的安全边际,各自利益的内涵差异较大,而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当然不是商业问题,而被上升到涉及到政治命运。
对中国的走向美国确实有过梦想,其中有些已经无情地破灭,但却不能归咎于建立美国政治误判的基础上,必须承认美国政治对中国的基本轮廓一直并不缺少精辟的见解,现今已相当丰富,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几乎基本上都是正确的,这倒不是说美国能够预测未来,料事如神,而是其本身强大,其崛起以来,很大程度上引导、支配了世界的发展方向,世界上已经很少有国家可以自称从未受到美国的影响,不管其自尊心多么强,都会承认美国曾经带给世界前所未有的东西,它们不管是意识形态还是科技新品,自己迟早会用得着。虽然中国不断尝试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却还是经常与美国的声音夹杂在一起,因为人的诉求不会因国家体制、种族、贫富等差异而完全毫不相干,这是美国推行价值观标准的强大现实作用之一,因此,中国未来存在和平演变的可能性,如果中国制订的成套标准、制度不能及时建立、运作并迅速输出,那么中国就无法回避美国及其制度衍生的外部世界,至今美国公开、真实的敌人已经屈指可数,如果中国决意完全不仿效美国,也应该让它的人民完全、随时有机会了解美国,至少让本国人能够自己说服自己“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美国正在犯错误。” 而这是两国经常矛盾突出、争吵不断地原因,这样,中国才有可能继续、长期保持自认为不可或缺的特性,否则,被蒙蔽或者盲从的人民很容易一哄而散。只有最大限度的互相了解,两国人民之间的隔膜才会减少、消失,目前这种时机尚未到来,彼此无法全方位了解对方,存在的盲区越多,对立的程度就越高,其中有些完全是不必要的。
中国有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习惯于立足于内部结构调整,而缺乏借助外部力量为自己的政治模式寻去新突破的冲动,尤其是目前,这种机率很小,中国政治并不认同美国价值观,认为其至少从历史上忽略了中国政治的特点与核心利益,现代某些高尚的价值观有时确实与历史虚无主义类似,中国尊重历史构成的中国现状与规模,美国更倾向于引导中国满足外部道德意识发展需求的方向去发展,而中美之间综合实力对比的明显距离则对渲染美国对中国构成实质威胁有负面作用,这是中国的主要恐惧之一。而当中国越来越接近美国实力,越过谋个虚拟的安全区间,它也可以让普通美国人均感到原有的“有安全感“的距离不复存在,威胁同时变得越来越真实,每个有进取心的人或政府都会本能地产生紧迫感,不过,中国应该理解美国为何会变得越来越敏感甚至苛刻,应该设法让曾经对中国有益的那些美国思想与行为得到回报,这与妥协无关,而是一种互惠,至少可以让自己不会变得过于孤立。
综上所述,中美利益的相关性和复杂性决定两国关系未来数十年震荡向上的格局,中美关系的重大突破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1,普遍民意的和解
2,政府之一具有寻求突破,向对方靠拢的主动意愿。
3,综合实力趋于均衡。
它们目前处于不对称状态,显示这三条压力线均明确而真实存在,这决定中美关系安全系数波幅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