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原高级副总裁费敏曾在华为大学高级管理研讨班上,针对“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的讨论做了一个长点评,华为以电邮文件的方式予以发布。任正非特意写了按语:
1、应该作为华为大学的教材;
2、每位专家干部都要读一遍;
3、想进步的管理者要多读几遍。
全文如下: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
——费敏在华为大学高级管理研讨班48期A班的点评总结
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事的方法是:先找到问题,然后找到根因,再找到解决措施,最后要关闭。核心就是一个,还原这个事情的本质,还原以后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循此道理:流程的核心是要反映业务的本质。
比如,没有IPD,A产品的东西(经验教训等)就不能制度化地传递给B产品,这就是管理的系统缺失,如果我们把管理的系统缺失补上了改进了,提升就很快了。就不会重复犯错,成本就降低了。
二、公司三大业务流
一个公司就三件大事:
第一件把产品开发出来,产品从有概念开始,到面市。
第二个是把产品变现,要有客户买,形成订单,发货、安装、验收、回款;
只有上帝做的东西才没问题。当时没问题,时间长了也有问题:客户有这样那样的需求,产品要不断的改进升级。因此,有了第三件事情,网上有问题,发生了,就要解决,然后关闭(某代表处的问题解决了叫“解决”,全球此类问题都根治了才叫“关闭”)
这三件事情对应三大业务流。这三大业务流有起始终止。对应三个系统(IPD/LTC/ITR),还要有相应的组织去适配(不仅是流程IT);也要和客户去匹配。很多订单要和客户去对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简单、海量、重复的工作怎么去做更好?就是先要把它流程化,模板化,固化下来。最后采用IT支撑。
公司三大业务流,日复一日,一年运行下来,就形成了公司的业绩:财务三张表。
三、业务、业务流、流程、组织以及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业务就上面的三件大事, 流程要匹配业务流,不长也不短,够用就行。其核心是:流程要反映业务的本质,尤其是完整系统的反映业务的本质。业务中的各关键要素及其管理不要在流程体系外循环。基于流程建设的管理体系(IPD/LTC/ITR),是一个运营系统,是一个业务操作系统(Business Operation System),其中最重要的是落实到组织中,就是流程化的组织建设和运作。构建公司的流程体系就是构建公司的运营系统,是要在流程中把质量、运营、内控、授权、财经的要素放到流程中去,一张皮运作。
业务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也是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为什么流程要改进,一上流程就要不断改进?为什么流程改进一小步,绩效能改进一大步?就像火车,我们平时感觉不到它对现代化的贡献,但是十年下来,有火车比没有火车的时候效率更快。
目前已大到一年有上千亿的人民币在LTC的大肚子里面滚,他日复一日的在运转,流程每改进一小步,长时间run下来,对绩效(财务三张表)的贡献是很大的。
在流程和流程化组织建设中,我们需要参考业界标杆来设计。E公司的卓越运营(ITO/DSO/质量/成本/效率)在业界最具竞争力,我们就要学他们的LTC运作。在组织建设中,围绕着流程的项目型组织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点难点。(让蓝文广布置一个作业,公司对“流程化组织建设”可以讨论出个相对权威些的定义(目前是各自理解/解读),现在可以是1.0版本,以后2.0/3.0版本不断完善)
流程建设了之后,其实形成了一个系统。这样一个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成就客户价值的业务流,通过系统(system)高效低成本地承载了实现了,不就是“以生存为底线、以客户为中心”吗?我们的业务流都瞄准着给客户解决问题、实现客户价值的,正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最好体现。基于此系统再不断去改进,也就实现了“深淘滩、低作堰”。
四、流程的作用与人的作用?
为讨论此命题,可借鉴一下美国“人和制度的关系”(有意思的是,制度和系统是同一个英文词:system),美国的法治制度实际是个大平台,使美国总统能在上面更好地跳舞,驾驭局面的能力更强,因为他只需关注system覆盖之外的、更需要人的创造力和领导智慧的事务。所以美国虽是最小的ZF,只有15个内阁成员,却覆盖全球事务。
我们公司现在15万人,管理者应该把精力和智慧放在挑战性的工作里面去,比如新业务、战略、创新、客户、市场拓展、干部培养选拔,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是,基于流程搞建设。这是很有挑战性且很重要的,必须领导者才能推动搞好,其他事都可以委托给别人去做,我以前也是不能理解为什么美国人把参与制宪的都称为fathers。
基于流程搞建设,更大的难度是受到很多的噪音、阻力和反弹。很容易人云亦云,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打发它。比如说,这个东西上来,我们的效率下降;这个流程好长好长,原来不是这样的;这个东西太难达成共识了……
流程建设不仅仅是把代表们解放出来,而是把所有人都解放出来。流程不是让大家失业的,是让大家更体现自己的价值。不仅是发挥主管的价值,更是发挥所有人的价值。因为他可以从海量、低价值、简单重复枯燥的工作中把每一个人解放出来。
曾经有人问丰田,你们为什么大量使用机器人、机器手。丰田说,我的第一诉求不是省人,哪怕人没有成本,也做不出来机器人的质量,机器人的效率特别高,不良品率极低。即使我们把雷锋全部招过来,也达不到机器人的质量成本效率。流程是让你的业务运作上一个大台阶,让人发挥智慧,去干更有价值/有创造力的活,比如呼唤炮火,很多难题,你也因此可腾出手来有精力去解决去改进了,因此丰田的全员改进是做得最好的。它给我们的启示:应对马拉松式激烈残酷竞争,海量简单重复枯燥的事,用流程系统去解决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研讨,只是相对达成共识,比外面的噪音小一点。因为这个东西太容易夭折了,太容易被别人扔到一边了。
五、最顶级的管理是建系统
发现问题根本不可怕,应该是一种喜悦,因为能循着这个问题,找到管理的核心要点。管理不是发文,也不是立项。管理的核心是建体系,建系统。
其实到现在为止,现在最大的问题还在LTC上面,他承载了海量巨大的业务量。但是他是在一个没有系统的背景下承载的。就比如研发五万人,但没有IPD(不可想象)。这个就像300亿USD业务没有SYSTEM支撑。大家只好发文、发文再发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像没搞铁路建设,今天这里用三轮车,明天那里搞皮卡。
什么叫发文的方式,不行出了问题。就成立一个项目,任命一个工作组,再不行就变成一个部门。然后部门越搞越多,再重新调整。然后循环往复……我认为发文是打小布丁,是优化。LTC没有建立前,那是原始的管理方法。最好还是回到LTC流程上去整体解决。
这又回到那个问题。流程承载业务,业务在流程上跑,对业务的管理是沿着流程进行的(包括内控),至此,这个问题还只是运营问题。好比高铁分为建设和运营,真正的难题是建系统。这是最大的管理。这是顶级管理。为什么业务主管是流程的OWNER。所以要发挥OWNER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