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和阅读约5小时,累计阅读约880小时。
学习和投资心得:
增强型指数基金投资策略:
选股研究发现,对指数增强基金的绩效归因表明,其超额收益基本来源于选股,指数增强基金的选股方式主要有量化选股和主动选股两种。
1)量化选股
多因子模型是目前管理较大规模量化产品的主流方法,是量化选股方法中理论体系最丰富的模型之一,小景家的指数增强基金也采用了这种方法。该模型是由套利定价模型(APT)发展而来的,是对于风险-收益关系的定量表达,不同因子代表不同风险类型的解释变量。多因子模型的本质是将对N只股票的收益-风险预测转变成对于K个因子的收益-风险预测,将估算个股收益率的协方差阵转化为估算因子收益率的协方差阵,较大程度地降低了预测工作量,提高了准确度。多因子策略的构建大致分为“因子筛选——收益预测——风险预测——组合优化”四步。
1)需要在目标股票池(比如全部A股或指数成份股)里进行单因子测试并筛选出有效因子。一般认为有效因子可以大致划分成两类——收益因子(Alpha因子)和风险因子(Beta因子)。能够长期稳定预测个股收益的因子是收益因子,能够对个股收益有强解释能力、但对收益预测正负方向不稳定的因子是风险因子。收益因子和风险因子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市场有效性原理,当一个收益因子被广泛知晓之后,就会变成一个系统性行为因子,也即转化成为风险因子。所以,量化投资作为一个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市场不断演进的,在选股模型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管理团队对因子、模型本身做持续的再评价和不断的改进以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
2)在因子库构建完成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完成对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测。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打分法”,即直接对因子赋静态权重,对个股在所有因子上的暴露值求加权平均值,做为个股下期收益的预测。或者可以通过回归法确定因子动态权重,即在不同的时间截面上,因子权重是变化的;
3)当个股收益预测完成后,下一步是对所有股票在时间截面上的风险预测协方差矩阵进行预测;
4)将所有股票的收益预测与风险预测结果输入到优化器中,结合自身对于组合的约束(比如行业中性、风格中性等)优化选股,得到时间截面上的投资组合。待优化目标一般为预测收益减去风险惩罚项,这一目标与指数增强的最终目的是契合的,即在密切跟踪指数的同时追求超额收益。
2)主动选股
通过主动选股进行指数在增强的总体方法是“核心-卫星”资产配置策略。具体而言,“核心组合”在整个投资组合占有较大权重,采用被动复制指数的方法,对投资组合的安全和收益起到“保驾护航”的决定性作用;“卫星组合”在整个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权重略小,以核心组合为基本依托,采用积极、主动、灵活的投资方法,为投资组合“锦上添花”,创造超额收益。“核心组合”的资金占比一般为80%至95%,也有个别基金低至70%左右。而构建“卫星组合”策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根据GARP(GrowthataReasonablePrice)策略选择当前估值被低估但持续增长的股票;根据龙虎榜超配因正面事件而上榜的股票;根据指数成份股及其备选成份股的流动性指标,剔除或低配流动性较差的个股等。这一策略中收益的增强来源于5%~20%仓位的主动投资部分,而投资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确保这部分的主动投资能为投资组合带来正向收益,并且不致带来过大的跟踪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