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468 0
2010-03-18
摘  要:本文以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为基础,测算了2000-2008年间可量化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趋势,然后基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探讨了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为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态势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北京,劳动力成本,变动趋势,中小企,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职工工资收入不断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劳动力保护的日益重视,工资以外的劳动力成本也呈上升趋势。随着劳动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给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较大的压力。那么,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态势到底如何,对此本文以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为基础进行了研究。
    构成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职工工资、各项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休假、住房补贴、保健费用、过节费、劳保费用、培训费等等。鉴于某些劳动力成本难以准确量化,因此,本文只对能够量化的劳动力成本进行分析。为了便于分析,本文以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为依据进行测算,即假定某个企业其职工工资收入正好处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通过测算,可知其可量化的劳动力成本到底有多高。
    北京市劳动力成本变动趋势分析
    本文选取工资收入、五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带薪休假这五项内容,以测算2000年以来北京市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趋势。
    (一)工资收入
    2000年北京市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15726元, 2008年上升到44715元,相应的月平均工资也从2000年的1311元上升到2008年的3726元,社会平均工资涨幅达184%,平均每年增长23%,具体增长趋势见图1。

    (二)五项社会保险
    北京市企业为其职工所缴纳的保险金包括五项,分别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上述保险的缴费基数都是上一年度本市职工的月社会平均工资。计算公式:某保险=某保险缴费基数X缴费比例。对于养老保险,近几年单位应为职工所缴纳的比例是有区别的,2000年到2002年根据《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企业为职工所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比例为19%,根据《关于调整北京市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有关操作问题的通知》规定,2003年到2008年单位为职工所缴纳的比例调整为20%;根据北京市《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单位按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的1.5%为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据《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医疗保险单位所缴比例为10%,包括9%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和1%的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工伤保险实行行业差别费率(0.5%、1%、2%),视各单位情况由社保部门核定;2005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中规定生育保险单位所缴比例为0.8%。经过测算,各年的缴费水平见表1.
    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北京市各单位为职工所缴纳保险金数目逐年增加,2000年总数是355.88元,2008年已达到1089.62元。2008年较2000年的各项保险合计增长比率为206.18%,较2000年翻了一翻,年平均增长率为25.77%。
    (三)住房公积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0号《国务院关于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决定》中规定: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近几年北京住房公积金基本缴存比例都为8%,有条件的单位可适当提高缴存比例。2006年度缴存比例的上限是不超过10%,2007年度确定为不超过12%,2008年全市所有单位的住房公积金基本缴存比例统一定为12%。为稳妥起见,本文采取保守的数字,即将2000-2007年的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定为8%,2008年定为12%,这样得到各年的缴费数,见表2。
    从图2可以看出北京市各单位为职工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数额,2007年是2000年的1.6倍以上,由于在《关于2008住房公积金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从2008年7月1日开始,北京市各单位为职工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从“8%至12%”的浮动比例统一到12%的标准,2008年单位为职工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出现了较大比例增长,2008年为2000年的3.3倍多。
    (四)住房补贴
    2003年出台的《关于北京市住房补贴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机关事业单位还需要给无房和住房未达标职工发放住房补贴,1999年1月1日后至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发放补贴期间的月住房补贴一并补发,具体发放计算公式为:职工按月住房补贴=职工当月基本工资×年度月住房补贴系数,年度月住房补贴系数为0.66.很多企业也参照这一通知为职工发放住房补贴。为稳妥起见,本文以北京市的最低工资为缴费基数,得到各年的缴费数见表3.
    表3中也可以看出,单位为职工所缴纳的住房补贴,2008年较2000年上升了近一倍,相比之下,2006年、2007年、2008年增幅较大。
    (五)带薪休假
    2008年之前,国家在《劳动合同法》中只是提及企业职工应享受年带薪休假,并没有硬性的推出实施办法,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4号《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中明确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中规定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月工资是指职工在用人单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后的月平均工资,从整体上看是上年的月社会平均工资。以每年年休假10天为例可以计算出年休假单位为职工所付出的成本,同时也可以计算出每月单位所付出的年休假成本。2008年,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726元,折算成日平均工资为171.31元,年休假10天的成本为1713.1元,均摊到每月为142.75元。相当于每月26.1个职工带薪休假的成本就等于多雇佣一位职工的成本。

    劳动力成本计算结果汇总分析
    (一)可量化的劳动力成本汇总
    将工资收入、五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带薪休假五项相加,就得到北京市2000-2008年企业每月为职工所支付的劳动力成本,如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按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测算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2000年为2030.64元/月,2008年增长到5869.54元/月,2008年较2000年劳动力成本增幅达189.05%,年均增幅达23.63%。近年来,北京市非工资性劳动力成本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其在劳动力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都是很高的。2008年,按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测算的非工资性劳动力成本为2143.54元/月,工资与非工资性劳动力成本之比为1:0.57。
    (二)尚未完全包括的可量化劳动力成本
    除了工资收入、五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带薪休假五项以外,尚有一些可量化的劳动力成本没有包括进来,其中最典型的是经济补偿。北京市2000-2008年社会总平均劳动力成本增长趋势如图3所示。
    2008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该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该单位实际工作年限,1年补偿1个月(假如1个职工在企业工作年限不超过12年,则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时,企业应当按该职工实际工作年限给予经济补偿)。这相当于该职工在企业工作期间,企业每年多支付了1个月的工资。2008年,北京社会平均工资为3726元/月,由于存在经济补偿,相当于该职工的每月劳动力成本又增加了3726÷12=310.5元/月。
    这样得到2008年北京市劳动力成本的另外一组数据:
    社会平均工资:3726元/月;非工资性劳动力成本为2143.54元/月;工资与非工资性劳动力成本之比为1:0.57;可量化的劳动力成本为5869.54元/月;尚未完全包括的可量化劳动力成本:310.5元/月;可量化劳动力成本+尚未完全包括的可量化劳动力成本=5869.54+310.5=6180.04元/月;可量化劳动力成本+尚未完全包括的可量化劳动力成本为工资的1.659倍(6180.4÷3726=1.659)。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态势与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本文以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为基础测算北京市可量化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趋势,尽管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企业工资水平不同,但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趋势基本相似。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给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到2007年6月,我国中小企业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目前,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已占全部就业的75%以上,且新增就业人口中,绝大多数都在中小企业中就业:“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有数据显示,中小企业为GDP贡献了65%,提供了50%税收。
    但近年来,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已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内的2000多家企业,几乎每天都有倒闭的,在基地开发就业岗位的时候,登记企业的名单要经常更改。这其中固然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毋庸置疑,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影响部分中小企业生存的一大因素。
    面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态势,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从政府方面来看,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灵活的劳动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劳动法规是针对发达地区的情况制定的。实际上,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差异很大。因此,政府的政策法规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否则,政府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的本意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其实际结果却伤害了劳动者。2008年初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前,沿海地区数以万计的外资企业关门走人,造成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失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我国在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地区差异和企业差异,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既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要兼顾企业的生存权,否则企业生存都成问题,何来劳动者的就业权。
    (二)适当的减税政策
    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有必要进行适时的减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美国布什政府大手减税,奥巴马就职后在2009年初也提议3000亿美元减税计划。对于那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或职工人数比较多的微利企业,政府可通过适当的税收减免,支持企业发展。
    (三)及时解决部分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部分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固然,与大企业相比,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比较高。但这需要区别对待,有些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就业人数较多,不存在实质性的经营风险,只是暂时出现资金紧张。这时,政府应当出面担保,或委托其他企业担保,及时帮助它们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对企业而言,就是要采用更加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使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高于劳动力成本。
    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同时也在呼吁中小企业的劳动力管理方式需要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由于当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大多数管理者并未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工作方法陈旧,现阶段小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已迫在眉睫。中小企业要从强调重视对物的管理向对人的管理转变,真正认识到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把人的管理从简单的人事管理上升到现代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要认识到人力是重要的成本,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开发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的工作上,要挖掘人的潜能,使人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收益。同时要把尊重员工的利益,变“控制”为“尊重”、“关心”,要重视员工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需要,为员工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从而留住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
    结论
    通过对北京市劳动力成本的测算,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2000年以来北京市劳动力成本呈快速上涨趋势。本文仅是以北京市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如果以其他地区的实际数据进行测算,也会得到同样的趋势。也就是说,2000年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呈快速上升趋势。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要求我国企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加强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通过提高生产率,消化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作为占世界人口1/5的国家,促进就业永远是我国政府的头等大事之一。因此,对于大量吸纳劳动力的中小企业,政府在不同时期应当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应通过适当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帮助企业减轻因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生存压力。
    参考文献:
    1.鄢来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N/OL].中国信息报,2009-4-28[2009-4-29].http://news.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JL,20090428,00001000&columnid=2437
    2.王东京。中小企业大量破产 政府不可掉以轻心[N/OL].中国经济时报, 2008-10-20[2009-4-6]. 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25560&cid=33



作者:殷建平 王倩 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4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