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27岁 北大双硕士 未通过基金公司试用期考核被辞退
逐利的基金公司这两年“吃人”速度越来越快,在上投摩根投资总监孙延群“过劳死”之后,大成基金的一位“非在职”研究员袁健又自杀身亡。
曾是北大高才生
上周五,一则传闻在基金业蔓延:大成基金研究员袁健由于末位淘汰制被淘汰,加上感情生活不顺利,在所住小区跳楼。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轻生的研究员袁健为大成基金研究网络传媒研究员,未通过试用期考核被辞退。据介绍,该研究员在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读研。
“袁健27岁,听说读书期间成绩是班级第一名。”有基金人士不无惋惜地表示。
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显示,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执业者中有一位名为“袁健”的人,其执业岗位为“一般证券业务”,执业证书取得日期为“2009-12-09”。
祸起末位淘汰制
袁健离世引起北大学子的关注。北大BBS出现署名为“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的文章称:“袁健同学是我们商学院2006级经济学金融学双硕士班学生,他于2009年夏季毕业,此后进入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
文章披露,袁健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大成基金公司计划在2010年春节后实行末位淘汰制,袁健因此感到压力并郁郁寡欢。3月2日,大成基金公司正式向袁健发出解聘通知,3月3日,大成基金公司请袁健完成工作交接。
文章还称,在瞬间而至的巨大打击下,袁健终于无法顶住内心的压力,3月4日当天,他决绝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目前,袁健父母已将其带回江西老家安葬。
袁健自杀后,不少基金公司人士都不敢相信。随之而来的是各方对基金公司末位淘汰制的质疑。
据介绍,基金公司实行的末位淘汰制,通常由基金经理对研究员进行打分,将研究员的当期表现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以及“不合格”等层级。如连续3次“基本合格”,研究员可能面临被转岗或级别下调的危险,而如果3次“不合格”则意味着研究员将被辞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