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4236 7
2010-03-19
一﹑引言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民生活质量相对提高,幸福指数上涨,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都显著地高于改革开放前的水平。我国的GDP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到2009年的335353亿元,人均GDP从1978年的381(元/人)到2009年的3000美元.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的量上的体现,但是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也伴随着这种经济的高增长而日益变得突出,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情形下收入分配必定带来一定的不合理和我国进行的市场化经济改革也对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般经验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明收入分配处于高度平均状态;基尼系数在0.2 0,3时,为相比平均;基尼系数在0.3 0.4时,为比较合理;基尼系数超过0.4时,即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比例超过40%时,收入差距偏大;基尼系数越过0.5时,表明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它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根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1978年全国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3,这说明当时我国属于个人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国家;而到1995年基尼系数已达0.445,1998年上升到0.456,不仅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中等合理差距水平,而且已超过了美国1990年家庭收人0.43的基尼系数。由此可见,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相当快。[1]我主要采取了对我国近几年的收入状况的分析进而得出一些观点。对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研究为我国以后的改革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总量和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1978年到1999年,人均年生活费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由134元增长到2210元,增长了15.5倍;然而,自1985年以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增大已成为不争的现实。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高低收入群体目前收入差距悬殊,而且低收入群体比重较大。一方面占总人口20%的高收入者,拥有社会财富的70%。而另一方面对于占总人口50%左右的低收入者来说,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是生活中每天都不能不面对的现实。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信息,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还有4067万人,合计6432万人。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824.9万人,支付最低生活保障费

用25.3亿元。另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在中国大陆的13亿人口中,有大约亿8千3百万人生活在国际公认的贫困线以下,每天的生活费用不到两美元。2000年,内地最富裕的10%人占有了全国财富的37.5%,而10%的最贫穷者只占全国财富的1.93%左右,到了2004年,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内地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1.4%,4年间富裕居民的财富在增加,贫穷居民财富却在减少。2003年,中国最富与最穷人群的收入比例是9.1:1,到2004年,最富与最穷人群的收入比例是9.5:1,这些都显示出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
(2)从城乡收入看差距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根据国家统计部门调查,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2.36:1,1985年为1.72:1,1999年为2.65:1,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 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3.31∶1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由2008年的11020元扩大到12022元
[2]从这几个比值上可以看出,1978年至199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又扩大的趋势,1985年和1978年相比,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85年和1978年相比,农副产品提价幅度达166.8%,农副产品大幅度提价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和农村组织结构的根本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的综合生产力,而在这一阶段,城镇职工工资提高幅度较小。1985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扩大,主要是由于自1985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镇,企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在分配上实行了灵活多样的工资奖金制度,城镇经济快速发展,而在同一时期,农业制度变迁的作用逐渐减弱,农业的增长速度相对放慢。这种工农业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同,从而使收入差距随之又逐渐扩大。

三﹑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体制原因,也有政策原因。认真分析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助于针对性地寻找缓解和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
(1)      (1)体制原因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市场机制进入收入分配过程,使社会分配关系从以按劳分配为主越来越转向以按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市场化分配机制。那些适应市场规律要求的市场主体,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在社会财富的份额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反之,对于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市场主体,其收入比重会相对下降。因此,市场化程度和竞争力不同的地区、领域、部门间的收入差距会逐渐拉大,个人因其所拥有要素的多少不同、稀缺程度不同而必然导致收入的差异,例如近年来拥有资本、技术等稀缺要素的人员收入不断上升,而无特殊技能劳动力的大量过剩就会造成这些居民收入相对或绝对下降,这是市场法则自然选择的结果,由此所产生的收入差距,从产生过程看是合理的,而下面两类因素导致的收入差距则是不合理的,也是大家所不能认同的。
(2)分配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原则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传统的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演变为以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结合的多元分配方式。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改革以后,由于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共存,不同的分配方式,必然会引出巨大的收入差距。劳动者从按劳分配中的所得,主要是其劳动力价格的相应部分,从而数量有限,相对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数量;而按资分配中的剩余价值,则是与企业生产与经营发展相连的一个巨大变数。按资、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分配方式不同分配形式的存在,正是当前中国收入分配不断拉开的基本原因。



四﹑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问题的对策

面对以上的众多问题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有效而实用的措施解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完善税收制度

运用税收手段调节过高收入,税收对个人收入的调控重点是对高收入者进行调节,对过高收入的调节,除了运用个人所得税外,还要借鉴国外经验,尽早开征遗产赠予税、大额财产税、存款利息税、特别消费税等进行调节。这些税种的开征,实际上是从收入的最终形式上征收,用以弥补个人所得税的遗漏。它不仅能有效防止财产过多地向个人集聚,大大缩小贫富差距,而且能使财富更多归社会所有,有助于公民个人价值的更好实现。

(2)运用财政政策调节过低收入
  财政政策的调节重点是低收入者。就缩小收入差距的角度来看,财政政策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二是阶层之间的转移支付。
  如何缩小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最根本的途径是以市场为基础,依靠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来实现。就目前来说,应在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条件下,依靠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援助。这种援助既可以是中央政府直接进行,比如提高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返还比例,拨专款修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也可以通过中央政府的协调建立地区发展基金,基金由发达地区按一定比例缴纳,由中央政府统筹用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还可以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由地方政府和企业来完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2 00:17:16
楼主发这个干啥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 09:02:13
是啊,这是最大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4 15:40:17
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可政府却迟迟不能出台相关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8 10:19:27
己有利益占有者的阻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8 10:26:07
我觉得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原因太抽象了,具体的应该理上几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