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由台湾韦伯研究权威康乐先生历时二十余年编译完成,集德、英、日、中注解之大成的《韦伯作品集》(1-5)。此书是目前国内关于韦伯(Weber)的最好译著,伟大的著作加上精心的翻译绝对称得上是精品中极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兴未艾,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中国思想界面临的境遇与韦析当年面对19世纪未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情境有几分类似,韦伯自称在国家利益上是“经济的民族主义者”,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自我期许‘以政治为志业“,依照责任伦理去行动,韦伯这一特立独行的见解以及他对作为一种理性的劳动组织之现代资本主义的论述,对中国人的思考或许有某些启发。
作者简介:
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学者,与马克思,涂尔干齐名,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历任柏林,弗莱堡及海德堡等大学的教授。一生著述甚多,以《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及《经济与社会》等最为重要。
韦伯作品集I:学术与政治
本书收入韦伯最著名的两篇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这两篇演讲,是韦伯去世前不久,在战争与革命因袭下的德国“新”文化的重镇慕尼黑发展的,是20世纪思想的最重要文献。韦伯总摄他一生学术、思想、道德与政治的关怀,通过历史与社会学角度的比较分析,以及在道德价值层次上的批判反省,就学术知识与政治行动的性质、条件和限制,提出冷酷的界定和慷慨的呼吁。它们让读者沉痛地认识到近代人处境的艰难,也迫使读者用“英雄伦理”的态度,在“平实的眼前工作”中,把握住关系到人性尊严的一线希望。
韦伯作品集II: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
“整部经济无非就是经济理性主义的历史。”以“数理化”为经,以社会行动与团体为纬,韦伯在《经济与历史》编织出他心目中的历史图像。 “任何我们可以想象到的制度,都不能没有权力来发号施令,因此,就有支配。”这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起点。韦伯通过《支配的类型》,从人类历史经验中,归纳出三种“理念型的支配”:卡理斯玛支配、传统型支配与法制型支配,分析这三种支配正当性的基础、其运作及其影响,关注不同类型的支配与管理,对于一个社会的实质与形成理性化的影响。通过这一取径,韦伯的支配类型研究,便与其宗教、法律及经济史的研究贯穿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韦伯作品集III:支配社会学 本书为阐释性的作品,深入探讨卡理斯玛支配、传统型支配与法制型支配在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种具体的基本的变化;然后,通过对教权制的分析,韦伯跨入宗教与政治交会的领域,研究这两种支配的交互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近代民主政治的关系。支配社会学的研究,曾被评断为韦伯整个诠释社会学体系中“功力最纯熟与最精致的部分”。通过这本书,我们即可一窥其究竟。 韦伯作品集IV: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 团体的存在可说是人类社会一个极普遍的现象,实际上,如果没有“团体”,人类也许根本就无文明和历史可言,甚至可能连生存都要成为问题。这是韦伯的学术研究以“团体行动”为其基准的缘由。就此而言,“经济行动”无疑是“团体行动”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本书取材自韦伯的经典著作《经济与社会》,分别讨论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想深入了解韦伯的学术基础概念,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入门书。 韦伯作品集V: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 《中国的宗教》虽以“宗教”为名,实集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与思想等诸层面的问题于一炉而治之,称之为一部“整体史”的著作似亦不为过。但韦伯所描绘的是一幅大不同于我们惯常所见的中国的“历史图像”。 《宗教与世界》所集论文是韦伯为基督新教、儒教与道教、印度教与佛教以及古犹太教等研究所写的序言。他分析了近代西方文明“理性化”的现象、神义论与世界诸大宗教担纲者的“心态”、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换言之,《宗教与世界》实乃理解韦伯之宗教社会学不可或缺的基本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