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5579 34
2010-03-20
在网上与人辩驳的只言片语,摘出两段接受大家的批评教导。    “…窃以为当时中国事,其根本在乎民生,民生受阻,源于实无法之精神。民不畏法,官不依法,致使纲常失序,百害流行。法之精神在何?在法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皆有其理事发展之约束,此一者经年历久,世代传望,渐成民智牢笼,思想传承。中土之思想大别于西方,中华历来无民主,唯因集权无制衡。上至春秋伊始,百家争鸣,墨法道儒,各有千秋。墨者,兼爱非攻尚贤,最具民主,然最不为君王所爱,始遭弃;法家,严刑峻法,国无宁日,有秦一代二世十二载而亡;汉鉴于前朝始信道,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豪强四起,诸王争位;唯仁者爱人,天地人相得可安长久,自此儒家独存,天人合一,皇帝承天应命,王权至上,君王所好尽为民所依从。另观西方,王权自古不独立,天主教神权与世俗王权各俱一维,二元体制沿袭千载,及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乃成君权神授,然主权在民之法理。盖中西今日强弱之分,不在体制,不因实力,乃在思想在法理。今之企业国民动辄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殊不知我国无产权生存之根基。西方者以权力与法结合,中国者以权力与人结合,其后张之力相去甚远。余深感若法之精神不成于人心,国家兴盛只存表象,变法宜时,然其路茫茫,百年难求…”
    “…夫子法先王,兴礼教,此圣人所以不能当国也。何哉?上古之时,民不过数百,先王待之以礼,民心顺服;及至三皇五帝,部落融合,然居民寥寥,却仍可以德高者王之。至于春秋战国,荒野辟,户口增,国民三千万众,王虽使有德,民不得复见耳。仲尼以为王道当一以贯之,主明则臣强国安,王暗则臣庸国荒,夫子只观法先朝不谙当世更难料于身后,故王道只可愚民以存国,未可开化而兴邦!举天下兴亡于一人之肩则国危,校社稷短长于百姓则发达。道德革命,精神操守,何虚渺也,皆以和谐之声惑众。法之精神,在于集众智众愿以为身后稳固,立法者,检其不肖以儆之,故民可安居得所。然身后事,今之人可见者甚短,故法之实体当因势利导,不断改进。唯法之精神须以秉持,盖法后世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20 22:24:40
看得好累,写成白话文多好呀。。
对文章的观点不太认同,但是在这又没法展开辩论(管的太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0 22:27:58
发邮件给你了,详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0 22:37:21
aoloa 发表于 2010-3-20 22:27
发邮件给你了,详谈。
汗下,还是在这说吧,其实说实话,我文言文不是一般的差,有些地方也不怎么看得懂。在这个地方能说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吧
“盖中西今日强弱之分,不在体制,不因实力,乃在思想在法理。”
我没有专门学习过法律,不知道这里的法理该做何解释。因为我觉得关键问题就在于体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0 22:41:47
“今之企业国民动辄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殊不知我国无产权生存之根基。西方者以权力与法结合,中国者以权力与人结合,其后张之力相去甚远。余深感若法之精神不成于人心,国家兴盛只存表象,变法宜时,然其路茫茫,百年难求…”
为什么我国无产权生存之根基,产权生存的根基,西方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法的精神如何才能成于人心呢?好像有句话叫“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问题是,如果皇上犯了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0 22:54:53
谢谢!我也不是学法律的。恕我直言,我很难把制度理解为一个经济学概念,事实上,长久以来我对于设计论的观点是不屑一顾的。但近来稍稍有了些改变,虽然我还坚持只有自发产生的社会制度才有演进的希望,但是突然感觉到我们可能未曾拥有过,也将不会习惯于演化观的社会模式。制度的理解,见仁见智,但我想所谓制度,需借助语言与思维的力量。普世的认知程度才是秩序选择的依据,在这点上,可以说有的理论是不适合这片土壤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