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诺与他的奢侈品帝国LVMH | 初心内参
1.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贝尔纳·阿尔诺(Bernard Arnault)塑造了现代的奢侈品行业。作为奢侈品帝国LVMH毫无争议的国王,阿尔诺手下掌管着太多你耳熟能详的品牌:路易·威登,迪奥,酩悦香槟,纪梵希,宝格丽,丝芙兰……
2.1984年,阿尔诺从美国返回了法国。他瞄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迪奥。迪奥的品牌发展之路是另一段故事,在此不多赘述。我们只需要知道的是,迪奥的创始人克里斯汀·迪奥在创立自身品牌的过程中,遇到了自己的贵人博萨克(Marcel Boussac)。正是博萨克在1946年资助迪奥创建了新的时装公司,才让迪奥在后来绽放出了愈加炫目的光彩。
3.博萨克集团后来的破产,则让其旗下包括迪奥在内的资产也出售给了Willot集团。但后者在1981年的破产则让迪奥再一次陷入了深重的财务危机。在法国的私有化浪潮之下,法国政府也在寻求新的市场买家。在这样的情况下,阿尔诺凭借家族财富的1500万美元,加上投行拉扎德公司提供的剩下的8000万美元,以及他对法国政府的许诺,最终完成了这起收购。这起收购也成为了阿尔诺富有争议的职业生涯的开始。
4.在1990年代,阿尔诺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帝国,并且随着着亚洲等新兴市场的崛起,LVMH在全球的销售额也逐年增加,达到了50亿美元。
与此同时,阿尔诺也没有停下自己扩张与收购的步伐。从1996年到1997年,阿尔诺花了超过30亿美元实施自己的收购计划,其中包括用26亿美元收购了精品免税店DFS 61%的股份,2.67亿美元收购了丝芙兰,并且也投资了德国化妆品零售商道格拉斯国际。
5.如今的LVMH旗下有着超过70个子品牌,由此也可以看出阿尔诺一路以来的收购速度。但在阿尔诺的收购历程中,他也遭遇过两次失败的收购事件。
这两次的收购对象也不是别人,一个是Gucci,一个是爱马仕。
毒丸计划。
德索尔精心为Gucci设计了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大量增发新股的方式,让员工和股东低价认购,从而稀释掉阿尔诺手中持有的股份。靠着这样的方式,Gucci让阿尔诺手中的份额从34.4%降到了差不多20%。不仅如此,Gucci还找来了「白衣骑士」——将自己42%的股份出售给PPR,也就是后来的开云集团,作价30亿美元。一边稀释股份,一边找来了外部买家。两个武器加起来,阿尔诺的收购计划遭到了重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