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4-23 15:17:46
1、楼主实在很喜欢码字
2、楼主对经济学的研究应该更为严谨,请问你了解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么?
3、根据我对楼主文字的理解,楼主的逻辑是“由于人们追求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平滑,劳动力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老年人消费大于储蓄,而劳动力人口太多,所以整个社会的积累必然越来越多”,逻辑到这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也是生命周期理论的一个重要结论。
但是请注意一点,整个社会财富越来越多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个必然结果并不必然意味着内需不足。当整个社会的财富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个生产和消费的平衡是相互促进的,结果就是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增的更高的消费需求给扩大再生产创造了动力,这是一个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而分配的不公平令本应得到满足、并进而为社会再生产创造新需求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得到满足的需求面对广大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根本没有上帝的仁慈,致使资金大量流向投机领域,也就是金融这个“销金场”。没有人再去生产,再去做实业,而在金融领域,资本的高度集中令收入分配更加的不公平。这就是内需不足。
4、社会资本的高速积累肯定部分来源于人口红利,楼主的分析没有错,这也是生命周期理论对世界发展中国家高储蓄、高增长问题研究的一个结果。但如果把当前的内需不足问题简单的归结为人口红利,那就太“高枕无忧”了。
5、不管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官员在做些什么,至少我们提出了“公平”的重要性,这是所有问题的第一步。由于国家体系的庞大,很多政策的执行可能并没有实现它的初衷,但这并不能否认政策本身,就算让楼主去做总理,未必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我们应该相信,当你身处总理这个位置的时候,全国人民的利益必然是你心底深处的呐喊,这是只要有一丁点良心的人的必然反应。即使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也要对我们的民族有信心。修改和调整是必须的,任何时候都必须有,但请不要就此否定很多人的努力和良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1:34:13
happyoil 发表于 2010-3-21 17:47
“消费不足” 并不存在,lz的标题就是个伪命题
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1:36:09
chalihe 发表于 2010-3-21 20:53
神话,要看如何解读了。不能一味被愚昧哈
不要假定对方愚昧。我们怎知对方愚昧的?
再一点,许多时候愚昧反而更好,可比聪明过头好。

另外,大家都有愚昧的时候,也都有愚昧的权利
----------------------------那么,干脆,我们直接就事论事好了,再就是,想多说就多说,想少说就少说,大家顺其自然好了。



且最终来看,其实我们大家都很无知。在无知的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1:59:57
消费,是指有欲望消费,同时有能力消费。
很遗憾,现在我只有欲望消费,而没能力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2:00:41
如此看来,当前中国的消费不足,需求不旺,乃是计划生育下人口红利所致的难以避免的历史阶段,它与中国的经济增长一样是人口红利下不可避免的结果。
============================================================
当楼主说出了上述话,那么,他自己就是在说:
任何时候的任何国家,假若有消费不足,都是由于出生率下降。假若没有消费不足,又恰恰说明其出生率没有下降。
并且,假若某个社会长期的保持出生率稳定,或者,假若在足够小的、在微小的时间间隔上来看待某个社会经济,则不存在相对的消费不足问题或趋势。
甚至,当出生率保持某个增长的时候,就。。。。。。。。


楼主的创见太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2:20:47
楼上请搞清楚,正推可以,反推则不然。
注意: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都满足的时候才可以反推。
我所知消费不足的主要矛盾是这个问题,它是中国当前所处历史阶段的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会走向它的对立面。
极端的事情,总会导致极端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5:52:39
chalihe 发表于 2010-5-25 12:20
楼上请搞清楚,正推可以,反推则不然。
注意: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都满足的时候才可以反推。
我所知消费不足的主要矛盾是这个问题,它是中国当前所处历史阶段的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会走向它的对立面。
极端的事情,总会导致极端的结果。
楼主需要好好学习母语,而并不是英语,数学,国际经济学,前沿课题。

当楼主提出了那些观点,又没有做限制性的解释,那么,显然,楼主就是在做好多的其他的宣言了--------这由普通逻辑自动完成。


再一点,假若正推可以,反推不可以,则楼主老兄你就得好好想想你自己说过的话了。难道你就不怀疑自己的结论吗,思路吗?


还有一点,当楼主说出了主贴那样的话,则他自己就是在说:由于现在的人口,是计划生育的结果,也就是说,由于计划生育的存在,现在的人口出生率比其以前来说是降低了,所以造成了消费不足了,确切来说呢,也就是:本来现在应当有若干劳动力的,可由于计划生育,现在的实有劳动力大大降低了,就造成了消费不足。换句话说,假若劳动力不足,减少,则现有的劳动力及其他人口会产生消费不足。

其实就是说:设有某部分劳动力,则必然产生消费不足-----------除非另外有其他一部分劳动力在弥补-------除非另另外还有其他他的一部分劳动力在弥补。。。。。。。。还有另外另外的劳动力在弥补。。。。。设有任何的劳动力,必然产生消费不足。
----------哦,这是兄弟我说的了,不再是楼主他说的了,虽然他也说过一些,可他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不认识他自己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6:18:51
chalihe 发表于 2010-3-21 16:59

中国的“消费不足”问题是个“伪命题”吗?

。。。。。。。。。。。。。。。。。。

    如此看来,当前中国的消费不足,需求不旺,乃是计划生育下人口红利所致的难以避免的历史阶段,它与中国的经济增长一样是人口红利下不可避免的结果。
楼主他在说:人口少,劳动力少,就相对消费不足,那假若,现有的人口、劳动力是更大的,则相对来说,消费不足就化解了不少。
楼主承认有消费不足,他找到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他的潜在逻辑是:只要劳动力的数量大,消费不足的程度就小。

其实呢,任何数量的劳动力之下,在劳资利益有客观对立情况下,都天然消费不足--------至于劳动力的数量大小及其与消费不足的程度之关系,还得具体分析,不能说楼主的结论就成立---------在此趋势下,假若还有其他原因加剧了这一趋势,则消费不足更加明显。
--------------也就是说,计划生育与否,在这里是间接的弱小的原因了-------假定还真的是原因。也就是说,楼主的结论大大不够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6:28:31
chalihe 发表于 2010-5-25 12:20

我所知消费不足的主要矛盾是这个问题,它是中国当前所处历史阶段的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会走向它的对立面。
楼主又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楼主又在创见了,而恐怕又错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6:30:06
楼主,你们的问题在于中国汉语和普通逻辑的学得不够,不在于其他的。其他的再多都没有用---------仅对你们来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6:32:49
楼主只有一个,怎么变成你们了?也不知是谁的逻辑有问题,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6:35:03
chalihe 发表于 2010-5-25 16:32
楼主只有一个,怎么变成你们了?也不知是谁的逻辑有问题,呵呵。
哦,楼主只有一个啊???

兄弟看到有好几个汉语和逻辑,就以为是你们大家的大脑了。

楼主老兄,兄弟前面说了各自一通,都对吗?错误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6:38:58
不是什么都有个对错的。你老兄的二元逻辑太强了。
我的也对,你的也对,关键看什么视角。
经济学可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
不同的假定得出不同的结论。
同样一个事物,经济学既可以说他是对的,也可以说他是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6:53:02
chalihe 发表于 2010-5-25 16:38
不是什么都有个对错的。你老兄的二元逻辑太强了。
我的也对,你的也对,关键看什么视角。
经济学可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
不同的假定得出不同的结论。
同样一个事物,经济学既可以说他是对的,也可以说他是错的。
大哥,兄弟问个对、错,就成了黑白分明走极端了?大哥这判断下的太快了。

0对0错,就是老兄所说的“不是什么都有个对错的”。又按老兄所说“关键看什么视角,可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任何什么,都是有个对、错的--------只不过,可能是0对、0错,或者这种视角下的对,那种视角下的错。


大哥,兄弟就不问你兄弟的发言内容的“对”、“错”问题了。兄弟前面的发言,请大哥看一看、反思一下。
其实兄弟对这里的问题没兴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8:37:53
老兄您太有才了,连我这个折中都还要争辩。
最后一句尤为经典,没兴趣还发那么多回帖反对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5 18:44:47
不好说,很多学者都各执己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0 17:12:07
为什么楼主另一个帖子上说“一切最主要的因素是无供给增长的需求拉动型经济所导致的”,而这一个帖子上又说中国的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呢。
还有“年轻时可能会欠债,中年还债且有积蓄,老年则消费会超过收入。根据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减小,中年人比例增大,则社会消费倾向会下降;反之,则社会消费倾向会提高”,后半句的因果关系貌似不成立吧,中年有积蓄,不一定就是说中年的消费不足吧,而是收入大于支出才会有劳动剩余,年轻欠债,老年消费超过收入,说的是收入不能满足消费,但并不是因为他们消费很大,而只是因为收入很少或是没有收入。
按这三个阶段来分,楼主你觉得你自己是在哪个阶段消费最大,我想不是年轻跟老年的时候吧,最大的消费阶段是中年。所以觉得你的这个因果关系不成立。
这是我个人的关点,如果有什么不对的还望指出来,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0 20:15:18
中国供给分几个层面,一些部门的供给过剩和整个社会的供给不足同时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0 20:46:56
楼主,诸位,我国的人均GDP不会超过3000美元的。各地政府都在卖地,然后用卖地的钱加入GDP核算,而且统计局今年3月份遭到网友炮轰,因为其报告数据与事实严重不符,由此,鄙人大胆得出结论,人均GDP被严重放大了。
另外,郎教授的分析基本属实,产能过剩(有本事亲自去山西钢厂看看)、消费不足(其实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储蓄,连拉动基础消费的能力也没有)、股市楼市严重泡沫、贸易大战等,我国已经陷入经济上的极其严重困境。
本来外国陷入经济危机后常用复苏方法就是刺激消费,用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摆脱危机,可是我们的4万亿都投在了不能滚动消费的钢筋水泥上,这是失败,严重失败!!!这4万亿投下之后,我国将没有多余资金促进消费,消费不足已成必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4 09:40:22
没有钱,拿什么消费,你们知道现在农民赚点钱多不容易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4 09:46:47
45# lwzxy


归根结底,是穷人太穷,没钱,这是主要矛盾,还是劳动者没有拿到自己应得的报酬,而那些垄断国企,掌权者,房地产,医疗,教育,却很容易从改革的失败中获得非法收入。这是社会不公。我不知道“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是讲给谁听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1 20:24:12
写的不错,鼓励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4 11:16:07
好贴啊,我先回复下,中午来看。。现在没时间。。观点很独特,很新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