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388 112
2010-03-21

中国的“消费不足”问题是个“伪命题”吗?


    关键词:人口红利;边际消费倾向;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收入分配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也看到一些经济学者发表言论,唱衰中国经济的占到不少,唱衰中国房地产业的也大有人在。郎咸平在几期节目里重复着他的不变言论,大约是说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里“出口无望,投资过多,消费不足”。所以,他呐喊着“同学们小心了,中国经济快完蛋了”。温总理也似乎觉得当下的经济形势很难办,做总理本来是负责经济的,却开始关心政治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这句话很是让一部分人激动了一下,认为国人的尊严问题提上了日程。但总理毕竟是总理,作为经济学人的我们大概是清楚不过的,无非是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不断增大,社会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加速,也就是老百姓有意愿而没能力消费,富人有能力而没意愿消费,中国的有效需求呈现加速下降状态。在当下社会总供给严重超过总需求的情况之下,经济不平衡结果很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经济危机,所以“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哥,温总理讲的不是您的尊严,讲的还是国民经济
    由此看起来,“消费不足”问题好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果真如此吗?难道ZF之前就没发现“消费不足”吗?ZF有没有想过要解决?ZF有没有能力解决?
    让我们把问题搁在这里,先来谈谈人口红利问题,然后引入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一下当前消费不足的成因吧!
    中国的经济为什么能保持30年的9%经济增长水平?有些人称之为中国式经济奇迹。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同样发展中的东南亚国家,印度,俄罗斯;总量也已经排到世界老三,据说马上就会超过日本成为真正的老二;人均GDP也将在未来两年超过4000美元。一切的一切似乎都看起来是那么美!经济学一向都讲机会成本的,有所得必然有所失,这伟大成就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是靠某些领导人的聪明才智?是靠某届ZF的英明决策?还是靠某个组织的思想贯彻落实?我来告诉你吧,这一切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于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中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了4亿多人,生育率迅速下降,而生育率的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三分之一,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
    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引领了一个人为的持续时间偏长的人口红利期,从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大,少年和老年人口抚养比重小,社会资本和财富逐步积累,导致社会发展动力强劲,社会各方面在强大劳动力的支撑下保持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这个被制造出来的人口红利过于强大,我们国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大量失业的存在证明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被计划出来的人口红利,并非普通的人口红利可比,其直接结果就是劳动力供给的相对过剩导致劳动力价格下降;劳动力价格的低廉又进一步表现为老百姓的工资收入过低;收入是消费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很容易推得消费不足的结果。
    另外,根据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利用储蓄调节消费,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费者总是要估算一生的总收入并考虑在人生命过程中如何最佳分配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消费最大满足。年轻时可能会欠债,中年还债且有积蓄,老年则消费会超过收入。根据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减小,中年人比例增大,则社会消费倾向会下降;反之,则社会消费倾向会提高。
    如此看来,当前中国的消费不足,需求不旺,乃是计划生育下人口红利所致的难以避免的历史阶段,它与中国的经济增长一样是人口红利下不可避免的结果。我们是否可以人为改变当下消费不足的状况呢?ZF是否有能力改造当下的收入分配格局呢?
    作为经济学人的我显然是不乐观的,ZF如果用计划方式真正解决贫富差距,消费不足问题,那么相对应的经济增长也会放慢甚至衰退。聪明如ZF的难道不知道这样的道理吗?“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只不过是解决局部的片面的收入不公问题,只不过是暂时缓解消费不足造成的社会现象。而真正解决消费不足的只有一个因素——时间。
    计划生育与改革开放一起也实行30多年了,“民工荒”已经警告我们人口红利时期即将过去,1020年之后我们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老龄化社会。可以描绘二三十年以后的场景,慢大街走的都是老人,中年人上班去了,年轻人读书去了,而小孩被进一步计划掉了。(如果计划生育持续下去的话)听起来挺可怕,不过很有可能在中国会成为现实。不过这倒有个好处,后人口红利时代的来临,我们再也不用大呼小叫的喊“消费不足”了,我们将大跨步迈入“消费型社会”。那么谁来生产消费品供我们消费呢?假使科技继续发展,少数人就能够制造更多的物品,最好用机器替代所有劳动,那样就皆大欢喜了;但假使科技发展不够快,那劳动力不足的困境将出现,毕竟老年人还是要靠年轻人为之服务的。
    让我们先杞人忧天一下吧!想想我们不久的将来,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担心的再也不是“需求问题”,相反“消费过旺”“生产不足”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到那个时候又当如何呢?给出两个解决方法,一个是把一些初级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落后于中国的地方(比如非洲),另一个是踏踏实实做好国内产业梯度式转移。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方法,交给大家一起讨论。
    仔细想想,还有另一种极端情况——“消费不足”与“生产不足”同时发生。我国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到极端之极端水平:我们这一代工作时期(22岁—60岁)辛苦赚得的劳动所得进一步被极少数人通过总总方式剥夺(比如房市和股票),奋斗一生的我们走入老龄阶段发现自己很不幸仍然是无产阶级。而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有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也没有用之不竭的劳动力新生资源(计划生育已经让劳动要素这种人力资源不可再生)。老龄人——这个占社会大部分的人群,有着强烈的购买欲望而没有充足的购买能力导致整个社会依然“有效需求不足”。而年轻人——这个占社会劳动主体的人群,有着劳动能力的人越来越少导致整个社会劳动力成本极高并且“有效供给不足”。当然,按西方经济学理论,“有效需求不足”加上“有效供给不足”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也未可知。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样的时期几乎不可能,甚至是一种荒谬,但我认为果真如此,它会比“经济滞涨”的危机更加可怕。
    就写到这里吧,剩下的留给大家思考。思考我们整个国家的未来,也思考你自己的将来。路就在前方,关键看我们如何走法了!

链接:关于“经济租”的遐想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00362&page=1&from^^uid=121038
偏好杂谈——从饮茶说起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92329&page=1&from^^uid=121038
都是“智猪博弈”惹的祸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68696&page=1&from^^uid=121038

中国式创业——无奈的选择与无言的结局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2503&page=1&from^^uid=12103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21 17:09:59
历来国家的问题在自身,消费者乘余不足是传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1 17:31:28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是否您也这样认为?总理是否以身作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1 17:34:56
按照楼主的思路。

人口下降,经济衰退,那也没什么不可接受啊。只要人均不快速降低就行了。

技术方面我就更乐观,因为现在很多生产都是刻意人力密集的,许多设备都是能采用,但不用,因为劳动力成本低。如果劳动力的成本上升,替代弹性还是很大的。

老龄化是无法绕过的一关。就好像为了遏制通胀有时短期会衰退。熬过去就行了。不赞成简单的放开生育,很复杂的。谁会生?生多少?来得急吗?时滞的后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1 17:39:24
4# sfpg1234 后人口红利时代,不一定带来的是衰退,可能性很多,所以希望大家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1 17:47:28
“消费不足” 并不存在,lz的标题就是个伪命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