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交易笔记:通胀的本质
相纪宏 证券市场周刊
这似乎与常识相悖,例如1970年代的美国大通胀和1990年之后的数次中国通胀都有标志性的价格冲击,例如原油、食品等。但是仔细研读当时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大规模通胀之前,往往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货币供应,同时伴随了社会需求的大量释放,而供给还没有足够跟进。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有某一类因为机缘巧合而形成供需不平衡的产品,其价格会凶猛地涨起来,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点。但是这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舍弃对货币体系和社会供需的研究专门钻某一类产品,肯定走错了。即使某一组分出现显著的价格上涨,如果其他因素没有变化,这种价格冲击只能形成一次性的CPI扰动,即使是供求最为刚性的产品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调控,因为央行只是货币的生产者,并非产品的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