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32 6
2010-03-24
高盛为何没倒闭: 在危机之前,已拥有百万个管理账户  雷曼兄弟的倒闭,源于其一如既往的经营风格——激进而业务单一。在雷曼兄弟倒闭后,有理由相信,尽管业务风格更加多元化,同样作为投行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将面临类似的困境。
  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2008年9月监管层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立银行控股集团,这两家最大的美国投行开始涉足商业银行领域,他们能够直接向美联储借款以及可以接受存款,而且通过并购和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方式,开始了商业银行的道路。目前为止,高盛银行接受的存款已经超过250亿美元。
  毫无疑问,这是雷曼所没有的待遇。或许这是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在美国政界的势力在起作用,抑或是美国政府发现了事态的严重性,开始予以补救??无论如何,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又一次从危险边缘缓解过来,并为他们此后的反扑埋下了伏笔。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是通过并购和财富管理账户等转型为商业银行,但在转型之前,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比如高盛银行在当局批准之前,已经拥有百万个管理账户。
  对于美联储来说,此举的表面意义在于:可以避免投行业务失败而带来的进一步冲击,又能把仅存的两家美国主要投资银行完全纳入政府安全网中,并且可以将两家银行置于政府更严厉的监管中。
  不过这些监管只不过促使两家投行将更多关注以佣金收费为基础的金融服务,例如合并与并购咨询、资产管理以及与客户一同进行投资等:高盛集团此后将更多通过财富管理等业务来筹得存款,而与其做法相反的是,摩根士丹利计划开发“完整银行产品服务”,包括储蓄账户以及存款认证。
  另一方面,高盛仍在致力于保持其原有业务——这是其不败的源头,同时摩根士丹利将组建机构性证券部门,“合理化”其主要经纪、投资以及商业房地产等业务。这一举动可以看作是为规避掉将来“被监管”的风险。
  既然“监管”都被规避掉了,美联储宣传的目的似乎并没有达到。或许,若干年后再回头看往事,高盛、摩根士丹利转型的真正意义只在于更加隐性地提供廉价的资金,而两者又会像商业银行那样把资金拆借给小银行,他们几乎可以零代价借款并以350个基点的息差贷出,获得稳定的利差收益。
  试想,如果此时市场风险上升,这个利差无疑将进一步扩大:无法从美联储获得资金的小银行要么用更高的资金成本向大银行拆借、要么倒闭或者被大银行兼并——这正是大银行和美联储想要看到的,尽管两者竞争关系并不是那么强,但是并购小银行对其财富管理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是有利的。
  是的,在低利率美元开始施行到2009年的3月,甚至直到2010年的一季度,不断有小银行再倒闭。而大银行呢,仍然在忙着兼并或者赚取高额息差。
  总之,监管层是在用一种再明显不过的方式在为大银行转移利益,这种行径最终导致了一个怪现象:全球的资金收益率低下的情况下,美国大银行在还清了援助资金后,迅速利用联储的补贴,形成了极低利率的资金成本优势,导致了随后的大银行盈利爆炸。
  高盛新动向: 低调买进仓储公司,转攻金属
  对于高盛而言,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已经爆发了,第一轮获利也该结束了,而CPI指数和通胀指数都有了提升迹象,一旦美联储加息,美联储的低息资金“补贴”就不能维持,一定得寻找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高盛有了新的动向:很低调地购买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认证仓储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整个交易在低调的基调中完成,且只有路透的一则小标题新闻予以了报告。这符合高盛的行事原则——潜入细无声。
  什么是仓储公司?为什么要买伦敦金属交易所的认证仓储公司?高盛与LME有什么关系?让我们来寻找这背后的秘密。
  原来高盛属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第二类会员——准经纪清算会员,除了不能进入圈内进行公开喊价交易之外,他可以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电话交易”,可以签发客户合约,即成为客户的“对赌家”或“庄家”。其会员包括:AIG、卡希尔、 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高盛等国际大型投资银行或投资公司,他们都属于做市商一类。
  期货做市商只是小儿科,高盛更青睐在石油市场的那套做法:选择沙特这个最大的产油国作为合作伙伴,从而可以自由控制石油现货市场。离岸仓库根本不受监管,正因为这些仓库的库存变化难以监管,原油的生产和供应之间会产生一个差额,高盛正是通过操纵这个差额来控制原油供应市场。加上自身在期货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高盛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强的一波石油牛市。不仅如此,它还通过发行原油价格指数基金的方式敛财,而年终结算日却习惯性地打压油价,将基金投资者的收益人为降低。
  收购仓储公司的初衷也在于此——可通过LME仓单的操作来影响现货价格。仓单本身可以买卖,某种意义上等同于货币,而具有仓单出具资格的,正是LME指定的仓储公司。
  仓单交割可以对冲期货头寸,高盛不仅可以通过仓单的买卖对冲期货风险,进行现货市场的操作(仓单交割),而且还能通过离岸仓储和METRO仓储公司之间的库存量变化来影响现货市场,来达到其既定目标。
  另外,拥有仓储公司还能降低高盛现货交易的费用。不妨猜测一下,如果这个时候再有矿业巨头的支持,那么金属市场又将被高盛完全垄断??此次铁矿石的涨价背后有没有高盛等国际大投行的影子呢?
  铁矿石涨价背后的高盛: 借助三井,持有淡水河谷
  3月10日,高盛分析师Malcolm Southwood和Paul Gray在报告中表示,作为亚洲矿石出口的基准价格,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矿新的年度价格(将自4月1日起执行)可能从一年前每吨60美元上涨到96美元/吨。
  高盛的两位分析师们同时提出,矿石现货价格估计会在2010年上涨15%至113美元/吨。
  高盛澳大利亚子公司高盛JBWereJB称,由于来自中国需求量的提高,以及发达国家钢铁产量的复苏,铁矿石合同价格可能在今年刷新纪录,上涨60%。
  在全球钢企与铁矿石供应商的谈判中,新日铁的角色重要,往往先于中国钢企达成铁矿石价格协议,给中国钢企很大的压力。
  作为日本最大钢铁企业,新日铁在 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157位。近年来发生的几次铁矿石谈判中,都是新日铁率先与必和必拓、力拓以及淡水河谷公司达成妥协,率先接受涨价以及打破长期价格协议的模式,签订短期供货合同。
  从2005年开始的铁矿石涨价潮中,为什么每次新日铁都会默默接受?是不是有什么重大的阴谋?如果有,会是什么阴谋呢?这要从新日铁背后的都三井财团说起。三井财团旗下企业包括丰田、东芝、索尼、松下、三洋、NEC、三井住友银行、三井造船、商船三井以及新日铁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
  第一,三井物产作为淡水河谷的第二大控股股东,且与澳洲的必和必拓以及力拓集团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铁矿石为代表的资源价格飙涨,三井物产将从中收益;新日铁通过三井住友银行等帮助,签订衍生品协议,对冲了部分原料成本;就是要通过拉高资源价格达到帮助其财团投资在大宗商品领域的资金获利。
  第二,由于中国钢铁企业连年来的扩张以及中国政府对世界范围内资源矿产投资力度的加大,日本钢铁企业感觉到了威胁,于是利用先发优势(已经控股了相当大部分的矿产资源),与矿产企业密谋提价以扼杀中国钢企。
  无论是上述那种可能,资源价格的上涨相当长时间内看来是无法避免——中国钢企真正的溃败也需要时间,而大宗商品的价格还未面临下降通道。
  高盛和三井有无关系?1月28日,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表示,高盛将其所持三井住友的11.1亿美元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终结了长达20多年的资本冻结。
  等待加息的钟声: 倒逼炒高资源价格,又一个轮回
  新年内中国央票升息、一季度的流动性紧缩以及CPI指数的上涨,都会给市场一个暗示:加息。
  加息能给高盛带来什么?很显然这会是一个入市的好时机。然而加息必定是要在通胀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所以可以说是通胀预期加速了加息的步伐,但同样可以说,是加息预期倒逼高盛将资源价格炒高。
  此外,美元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有了分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最重要的宏观因素,美元指数和大部分工业用品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3月份为止,几乎都和美元一样呈上升趋势。投资者短期的避险需求和中长期的通胀预期效用的叠加,导致了近期美元汇率与大宗商品呈现了特殊的正相关的关系。
  至于欧洲方面,由于欧洲央行于美联储率先加息会恶化欧洲的贸易环境,而欧元区的情况比美国更糟糕且良莠不齐,希腊和冰岛等国都寄希望于贸易情况的缓解。所以在本轮通胀中,只有美元继续升值,欧元区的境况才能有所改善。
  因此,如果高盛之前高价位发行了CDS,在交割之前一定会期望加息,这个假设如果成立,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应该有所提前。
  而根据高盛发布的对2010年大宗商品价格预测,着重提到的是非铁普通金属,其中对铜价上涨预期最高,其次为锌,最后是铝和镍。仔细观察高盛对铜价格的预期,走势与2008年的石油市场是如此相似。
    深南电对赌高盛始末
  按照深南电的说法,2008年3月,未经授权的深南电工作人员与高盛全资子公司杰润公司签订了两份合约。
  第一份合约约定,生效期为2008年3月3日,终止期为2008年12月31日,由三个期权合约构成。
  当浮动价(每个决定期限内纽约商品交易所当月轻质原油期货合约的收市结算价的算术平均数)高于63.5美元/桶时,深南电每月可获30万美元的收益(20万桶×1.5美元/桶);浮动价低于63.5美元/桶,高于62美元/桶时,公司每月可得(浮动价-62美元/桶)×20万桶的收益;浮动价低于62美元/桶时,公司每月需向杰润公司支付与(62美元/桶-浮动价)×40万桶等额的美元。
  第二份合约约定,有效期为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也由三个期权合约构成,杰润公司在2008年12月30日18点前,是否有执行的选择权。
  当浮动价高于66.5美元/桶时,深南电每月可获34万美元的收益(20万桶×1.7美元/桶);浮动价高于64.8美元/桶,低于66.5美元/桶时,公司每月可获(浮动价-64.8美元/桶)×20万桶的收益;浮动价低于64.5美元/桶时,公司每月需要向杰润公司支付与(64.5美元/桶-浮动价)×40万桶等额的美元。
  从2008年3月到10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均位于62美元/桶上方,因此杰润公司每月向深南电支付30万美元。但进入2008年11月份后,原油期价已经跌破62美元/桶,深南电将按照(62美元/桶-浮动价)×40万桶的金额向杰润公司支付现金。
  更为关键的是,第二份合约的协议规定,高盛有权在2008年12月30日决定是否激活同第一份协议类似的期权互换。只有当石油价格在2008年12月30日远低于62美元时,高盛才会激活这份互换协议。对于高盛来说,这两笔合约交易最多亏300万美元,最多可以赚上亿美元,且对风险完全可控。
  2009年12月29日,深南电公告称,杰润公司来函要求,深南电立即支付因不履行交易或未能提供充分保证而产生的实际损失7996.3万美元,以及2008年11月6日至2009年11月27日的利息373.6万美元,欠款总额共计8369.9万美元。
  同时,杰润公司又发函提出分十三期付款、免除利息、只支付7996.3万美元的和解方案。
  深南电在公告中称,不会接受杰瑞公司要补偿所有损失和相关利息的要求。并称,将竭尽所能与杰瑞公司进行协商,并和平解决纠纷。不过不排除谈判失败情况下诉诸法律诉讼途径的可能性。
  高盛从CDS到大宗商品 获利路线图
  1.从2000年到2008年,CDS获利第一步:1)投行业务重点转向CDS;2)2006年信用市场风险积聚,资产价格高涨;3)信用市场开始出现裂缝,低价买入CDS,做空债券;4)信用市场风险终于爆发,美联储拒绝出手相救;5)CDS价格上升,投行抛售或发行新的CDS而获利,同时做多债券,做空CDS。 2. 做空CDS,做多债券,布局大宗商品第二步:1)收购LME认证的仓储公司METRO,开始布局金属等大宗商品市场,利润重点转移;2)利用CPI和通胀指数上涨趋势,并通过筹码加速这一趋势;3)美元应对通胀威胁加息(上调贴现利率0.25个基点只是序幕);4)欧洲央行压力缓解,可以腾出手来全力救助希腊等国(在此之前,一段时间内债务危机会适当缓解);5)主权信用CDS价格下降,发行成本下降,CDS空单获利,债券多单获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25 10:36:48
楼主,有书么?有的话,能推荐下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8 15:40:08
同楼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8 22:49:52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9 01:02:17
高盛怎么总是被推出来 高盛后面得强劲势力呢 华尔街又不是只有大摩和高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9 10:02:18
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ffded0100h3sv.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