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消费者在买票时可能涉及的服务费,分为“影厅服务费”和“电商服务费”两种。早在十多年前,一些影城为了谋取高利润,开始私下收取额外费用,这便是现在“影厅服务费”的前期,后来遭到了抵制和叫停;之后国家出台过相关规定,允许4D、VIP等特殊厅收取影厅服务费,算是给予了影厅服务费“官方认可”;电商崛起、用户购票习惯转化完成后,平台开始收取电商服务费,而从2017年起电商服务费被纳入了票房统计;去年,主管部门计划要限制电商服务费的价格和分配。这几年来,围绕着这笔费用,片方、影院方和主管部门其实有过多轮博弈,而想要弄清这些问题,必须明白我们买电影票时的钱都到哪了。一般情况下,如果将用户在猫眼、淘票票上购买电影票时的实际消费价格进行拆分,可以分为以下部分
实际消费价格=最低发行价+影院溢价+电商服务费+影厅服务费-各类优惠
“最低发行价”是发行方给的最低结算价,在全国范围内是统一的,一般在票房结算时,单张影票不能低于这个价格的,否则在没有票补的情况下,影院必须自己掏腰包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