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坛友说 一带一路
638 1
2019-12-0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1,初闻涕泪满衣裳2。

却看3妻子愁何在?漫卷4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5,青春作伴好还乡6。

即从巴峡穿巫峡7,便下襄阳向洛阳8。


注释:

1 剑外:剑门关以外,即剑南。杜甫时在梓州,故云。蓟北:即指幽州,是安史之乱的发源地,为叛军老巢。

2 初闻:乍听到。涕泪满衣裳:即“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意。

3 却看:回头看。

4 漫卷:胡乱地卷起,有喜不暇整之意。

5 白日:一作“白首”。放歌:放声高歌。纵酒:开怀痛饮。

6 青春:大好春光。杜甫作此诗时,正是春天。春和景明,伴人归乡,颇不寂寞。

7 即:即刻,立即。巴峡:指嘉陵江流经阆中至巴县(今重庆)一段。巫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今重庆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

8 襄阳:在今湖北襄樊,为杜甫祖籍。洛阳:今属河南,为杜甫故乡,诗末原注:“余田园在东京。”东京即洛阳。


赏析:

此为杜诗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这首诗之所以使人读后深为感动,乃在于杜甫所喜,并非一己之喜,一家之喜,而是国家之喜,人民之喜,天下之喜。试想,安史之乱历经八年,国家惨遭浩劫,人民生灵涂炭,杜甫本人饱经颠沛流离之苦。今乱久而平,喜当何如?自是喜出望外,喜不自胜,欣喜若狂,不禁为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人的高明之处,即将“初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特大喜讯忽然传来一刹那间的惊喜之情、狂喜之态、欲歌欲哭之状,写得绘声绘色,跃然纸上,宛如目见。而这“喜”,是出自内心,发自肺腑,是迸发,是喷涌,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是长江狂澜一泻千里。这气势,这神韵,怎能不使人读来“涕泪满衣裳”!浦起龙称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读杜心解》卷四之一),千载之下,怎能不使人长吟高歌“喜欲狂”!读这首诗,不仅可以看出杜甫爱国的赤诚、天真的性格、充沛的热情,而且可以看出他那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艺术造诣。全诗虽章法、句法整饬谨严,但以整为古,一气流注,法极无迹,晓畅自然。作为七律,不仅中二联对偶,末联亦用对偶,而且使用的是当句对兼流水对的特殊对偶形式。两句连用四个地名,累累如贯珠;其他用字亦极准确生动,其势如飞,其情似火。用“归心似箭”的成语,恐怕也不足以表现杜甫此时的心情。而这两句之妙,乃在妙手偶得,纯任自然,全不见雕琢之迹。此等佳句,在五万多首唐诗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前人评此诗曰“古今绝唱”,曰“神来之作”,曰“七律绝顶之篇”,都是毫不为过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12-1 22:10:38
感恩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