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集权
秦朝采用中央集权的办法,将多元的和多民族的新被征服的国家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包括在新国家内推行统一文字(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车同轨)和货币。此外,由首都至全国各主要地区,建设了包括在西南和南部地区的八条驰道,以及连接东西和西南部的运河,方便人员、货物和军队在全国的运输;其中最大的工程乃北筑长城。秦动员了40万人力将战国时的长城连在一起,成为长2250千米的“万里长城”。长城自此成为历代保护中国的最重要防线,也首次将中国版图内的农垦文明与游牧文明作出有效的分隔,形成了“汉”与“非汉”的分野,导致了长城之内以三代农垦文明为核心的新民族的出现。后者对塞外的民族渐有了不同的看法,视之为蛮夷的化外之民。因此,自秦汉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汉族的版图和汉民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