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教育要跟得上时代 2009/08/05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cDetail.do?blogDocId=194
日前我母亲生病,家中人手不够,趁着暑假把在美国念博士的儿子叫回来帮忙。他一进门就把 3 台计算机架在餐桌上,一面写功课、一面浏览信息、一面下载他要的东西。我以为他会手忙脚乱,却看他悠哉悠哉的处理 3 个不同管道的讯息,不禁暗自惊讶。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不过一、二十年,我们过去几千年来「一心一用」的观念就被推翻了。
儿子是属于 Y 世代,即 1977 ~ 1997 年出生的孩子,他们是打电玩游戏长大的。最近脑造影的实验发现,他们的大脑跟我们这些婴儿潮( 1946 ~ 1964 年出生)的父母不一样,他们切换事情的速度比我们快,在网络上搜寻信息的速度也比我们快,他们可以同时注意到同一空间的更多讯息。在瑞文氏空间能力测验上,有打电玩的孩子表现也比同年龄、同 IQ 的孩子好。这些孩子是网上阅读,不像我们是纸本阅读,网上阅读不只是快速浏览,还能实时从世界各地搜集讯息来判断所读的信息是否正确,例如麦可杰克森猝死的消息一出现,他立刻上全球各个新闻社的网站,然后出来跟我说「是真的,麦可杰克森死了」。他们已经不像我们是被动的接受媒体的报导,他们会主动去求证。
上学期我在台北艺术大学开了一门「脑与行为」的通识讲座课程,我的助教在课堂上一边飞快的把我所说的话打进计算机,一边上网去抓数据,当我提到麦克.克莱顿的第一本书《 A Case of Need 》是本非常好的医学伦理书,助教马上就让这本书的封面、出版社名字及相关书评出现在屏幕上。这种快速的搜集讯息方式是我们婴儿潮父母无法想象的。
我们的大脑是用进废退,终其一生不停的因为外在经验而改变内在神经的连接:开了 45 年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海马回,就比只开 6 个月的大;小提琴家的左手小姆指在右脑运动皮质区所占的位置,也比非小提琴家来得大;盲人读点字时,他没有用到的视觉皮质会活化起来帮助他读点字,甚至只要蒙住正常人眼睛 5 天,就能改变了他对触摸和声音的反应;打电玩者看到屏幕上一闪而过的几何图形,比不打电玩者多,而且只要连续玩 10 天就能增加视觉处理速度。网络世界训练出了不同的大脑,我们怎么可以还是用背课本的方式来教育他们?
Y 世代孩子最需要学会的是自制和自律,以及基本的价值观。看到现在年轻人从网络上下载音乐、电影,却丝毫不觉得有侵犯他人的著作权,真是让人很忧心,也显现出品德教育刻不容缓。
「我当年就是这样长大的」这招对 21 世纪的孩子已经不管用了,父母必须与孩子同步成长,了解时代对他的需求,我们才能正确的教导他、帮助他。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