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3020 3
2010-03-29
摘 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从非均衡发展战略逐步向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为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10年大开发的实践,在如何结合西部地区的具体区情,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自主创新道路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大开发进入第2个10年之际,要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出发,落实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文化创新来发展文化产业,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科学发展观,民族文化
    一、引言
  2009年,当喜迎新中国60华诞之时,同时亦迎来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
  加快西部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世纪之交,党中央统揽全局、审时度势,迎接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亦可以说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同志晚年关于“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由第一个大局过渡到第二个大局)这个问题”政治嘱托的落实。
  20世纪80、90年代,地区倾斜发展的区域政策,在赢得时机,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尽快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亦付出了国内地区发展差距明显扩大的代价。20年左右,东、西部地区发展速度的差距,使1999年西部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不足东部地区的一半(41.3%),东、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相对差距比1978年扩大12.8个百分点。在既有地区经济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投入产出关联,互为市场,保持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地区经济普遍繁荣、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对于多民族的大国,众多少数民族民众聚居于西部和陆地边境地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我国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源头,居于上游、上风的区位,决定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建立与维护。经过改革开放头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相继提前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已由1978年的3465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近10万亿元(99214.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8000元。加快中西部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各方面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作为新世纪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第一个重大战略部署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从2000年起全面启动,标志着“第二个大局”拉开了帷幕,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从改革开放头20多年的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向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转变,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从多方面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西部大开发10年的成就
  10年来,西部地区已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1.74万亿元,在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的带动下,社会资本和区外、境外资金的进入,使西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年的年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2003—2006年平均增长26.8%,2007年、2008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8.2%和26.7%),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投入运营。投资和创业环境的显著改善、地区发展活力的释放,10年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1%,不仅高于大开发前(1978—1998年期间平均增长率9.45%),与东部地区发展速度的差距亦呈收敛态势;在国际金融危机开始蔓延,外部市场需求萎缩的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幅超过东部,达到5.8万亿元,在全国GDP中的占比达到17.8%,较大开发前夕有所提高。2009年第1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0个增幅超过全国平均值(黔、蒙、桂、川、陕;渝、青、滇、藏、新),其中前5个省(区)增幅达到两位数。10年来,西部地区在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的同时,各项建设有序展开,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更可贵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通过10年的实践,在如何结合西部地区的具体区情,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城镇化道路和自主创新道路,紧密结合西部区情、结合大开发的实际,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出欠发达地区实现全面小康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技教育发展,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领域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发展,在发展进程中加以解决。发展必须立足区情,欠发达和相当广大地区生态脆弱是西部地区两大基本区情。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了使西部丰富的资源、特色产品,以低廉的交易费用进入国内外大市场,使国内外各种先进生产要素顺畅进入西部,就必须首先从改善交通运输、通信网络和电网等入手。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摇篮,扼制生态恶化,是维护生存之舟,建设幸福家园的需要。《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10年来,西部地区新增公路里程85万公里以上,新增铁路营业里程超过8500公里。在抓紧干线建设的同时,“油路到乡”、“公路到村”的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展开。根据西部基础设施依然滞后,生态维护、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的实际,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2个10年,仍需锲而不舍,继续抓好这两个重点。以铁路建设为例,将围绕完善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际、西部和国内其他大经济区之间,以及西部和邻国间的铁路通道三个目标,拓展路网覆盖面,提升通过能力,提高运行速度。诸如在建中的重庆—贵阳、重庆—兰州、成都—天水等客运专线,将为沟通西南与西北打造新通道;而上海—昆明、贵阳—广州、南宁—广州、兰州—郑州—徐州、中卫(银川)—太原等新线,将为沟通西部地区与华东、华南、华中、华北打造新的快速通道;和邻国沟通的铁路通道,北有中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南有中越(南)铁路(泛亚铁路东线)、中、老(挝)、泰(国)铁路(泛亚铁路中线)和中缅(甸)铁路(泛亚铁路西线)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兴区强区之本。10年来,西部地区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仅以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为例,2008年已达到401.9万人,比大开发前夕(1999年869830人)净增315万人,相当于1999年在校生的4.62倍,为西部大开发源源不断输送了人才,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了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除京、沪等地著名高校将逐步扩大在西部地区招生的比例与规模,从2009年起,中央教育主管部门批准,青海大学、宁夏大学、西藏大学和石河子大学进入“211工程”序列,接受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三方的共同投入,重点建设对所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学科,培养西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在西部民族地区新设立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10所高校和3所高等专科学校。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再重要,是手段而非目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增进民众的福祉,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10年来,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提高,已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截至2007年底,“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98%,四年累计扫除600多万文盲,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西部各省(区、市)初中毛入学率超过90%。但和全国平均值及东部地区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为例,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居西部前3位的内蒙古、重庆和广西都达到14000元左右,大体接近全国平均值,而新疆、甘肃则比全国平均值低27至30个百分点。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居西部首位的内蒙古为4656.2元,仅比全国平均值低2个百分点,而贵州、甘肃则比全国平均值低40多个百分点。用好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向民生项目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机遇,尽快补上在义务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欠帐,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多方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的就业,使西部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能力和东部的差距有明显的缩小,以保证2020年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之时,西部地区民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城乡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大开发中,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在抓紧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的同时,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三、西部大开发10年经济建设经验
  (一)从西部地区具体的区位地缘、资源禀赋等出发,重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市场不怜悯落后”,质次价高的产品,无论产自何区,都会遭到市场冷遇,作为后发展地区,避开软肋,依托地缘、资源等比较优势,从特色优势产业入手,培育、巩固、扩大竞争优势,就有可能在国内外大市场打出一片天下。2008年西部12省(区、市)生产的原煤、原油、发电量和棉花已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3.9%、29%、28%和43.7%,发挥了国家级能源基地、棉花基地的作用。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从煤炭开发入手,发展火电,进而发展煤制油、煤基醇、醚燃料等煤化工,拉长产业链,又利用广袤草原、风大、日照强、沙多,发展乳品业、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和各种沙产业,2002年以来,GDP增幅连续7年居各省、区、市之冠,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10年年均增长16%,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由大开发前(1999年)的8.26%,提高到2008年的13.32%。2008年第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已达到88.3%,比大开发前提高了11.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214元,居西部各省、区、市之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上半年内蒙古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13亿元,同比增长16.2%,高于全国平均增幅9.1个百分点。新疆亦异曲同工,依托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以及土地辽阔、日照长、边境线长、口岸多(一、二类口岸29个)等条件,重点打“黑”(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白”(棉花)“红”(番茄、枸杞、红花等)等特色品牌,并逐步向上、下游延伸,壮大产业链。坚持对内对外开放两手抓,一方面大力开展以边贸为主的进出口贸易,拉动区域经济;同时依托优势资源引进中央企业等大型企业集团的项目落户,推进新疆区域经济发展。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4203.4亿元,相当于大开发前(1999年)的3.6倍,人均GDP为19893元,居西部各省(区、市)的第2位,2008年天然气、棉花的产量居全国各省(区、市)的首位,石油产量居第2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西部省(区、市)的首位,油气开采、炼制和石油化工,已成为新疆居首位的支柱产业,现已形成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三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和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吐哈、库尔勒与库车四个石油炼制与石化基地。新疆煤炭资源丰富,按预测储量计算,占全国总储量的四成。目前年开采规模已超过6000万吨,一批千万吨级的煤田近年相继开工建设,在扩大开采的同时,相应发展煤电与煤化工、氯碱化工、黑色与有色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利用广袤的土地资源和日照资源,新疆“粮、棉、果、畜”四大基地,正朝着现代农牧果业的方向迈进,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棉、毛纺织业和食品工业。现在新疆生产的番茄制品、啤酒花颗粒和甜菜糖在全国总产量中的占比已分别达到80%、70%和50%。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指出的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稀土、钾、磷、特色农牧产品及加工、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近些年来西部各省(区、市)结合不同区情,各有侧重地发展。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根据国内外经济科技新走势,重视培育低碳经济,西北与内蒙古及时发展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相应装备的制造业,甘肃正积极在河西走廊地区打造“风电走廊”,初步规划,到2020年时,风电总装机达2000万千瓦,届时新疆亦将建成5个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西南则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
  (二)科技和创新驱动
  区域经济发展,从资源开发或发掘区位优势起步,而继续前行,无不依靠科学技术,前述内蒙古、新疆产业链的延伸,每一步都得益于科学技术及时的支撑,平时如此,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科技、创新的作用更加凸显。彩虹集团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咸阳新建的第一座彩色显像管厂,随着传统显示器件进入产品生命衰退期,企业陷入困境,依托技术研发成果和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企业及时转向平板显示产业,产品升级、系列拓展、布点展开、由一变三,成功化危为机。创新是企业转型产品升级的动力,亦是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重庆、成都、昆明、西安、兰州等市的高新区,是西部地区高端人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战略高地,通过构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科技金融和人才聚集等平台,发挥了区域创新体系核心的作用。以西安高新区为例,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实缴税金和净利润分别达到2410.6亿元、1546.5亿元、157.65亿元和123.11亿元,在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分别居第4、第5、第3和第5位。继续优化西部地区的创新环境,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纽带的区域创新体系,依靠民众的创新智慧,将有力推进西部未来的发展。
  (三)坚持“双轮驱动”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还是西部大开发10年的经验,共同表明:国家经济、区域经济都应是公有制和其他多种所有制双轮驱动,维护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在直面激烈国际竞争环境中,国家直接掌控国民经济命脉、关键领域,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只有多种所有制的充分发展,才能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一切财富之源,活力进发、泉涌如流。大开发10年,西部民营经济发展和东部的差距有所收敛,面对当前西部严峻的就业形势,再看看浙江等省民营经济提供的两个80%(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农转非”就业岗位),进一步改善西部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进一步缩小东—西之间的差距,就再也不能延宕。
  (四)重点突破,统筹兼顾,合理布局
  西部国土面积68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1%,重点突破成为大开发空间的必然选择。10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成渝经济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银(川)兰(州)产业带和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及其周边,重要资源富集区与大型水能开发区、重点口岸城镇优先开发、率先发展,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该经济区地处华南、西南和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既是西部地区惟一的沿海区域,亦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惟一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其发展方向定位于“服务三南”(西南、华南、中南)、面向东南亚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建成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目前除围绕海、陆、空立体大通道,大力推进港口、高速公路网、铁路和机场扩能改造等基础设施与环境生态建设,力争广西北部湾诸港口总和吞吐能力在2010年达到1亿吨,2020年达到3亿吨。千万吨级的炼油厂、千万吨级现代钢铁基地、年产值可达400多亿元的林浆纸基地和电子基地将分别落户钦州、防城港和北海市。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地处新亚欧大陆桥的中枢,是跨越陕甘两省的重点开发区,以西安一咸阳一体化为核心,涵盖天水、宝鸡、铜川、渭南4市和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有人口、经济规模都占大西北的1/4左右,既是西北历史古韵积淀醇厚之地,亦是科技人文智力资源的高密集区,每万人口中拥有科技人员60人,在校大学生285人,远高于全国平均值,为充分释放人才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国家赋予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全国统筹科技资源基地”的先试权。并以此为依托,朝着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的方向迈进。
  2007年6月,重庆、成都两市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寻弥补城乡长期二元发展形成的鸿沟,扭转同一区域、城乡两副面孔的根本路径,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管理、公共财政、金融服务和社会服务体制,拆除横亘在城乡间的诸多“高墙”,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对重要资源富集区的集约开发,位于银川市东南40多公里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耀眼的典型,依托当地丰富的优质动力煤、化工原料用煤,现正积极建设煤炭、电力、煤化工和新材料四大产业,争取2020年时,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3亿吨,火力发电总装机1600万千瓦,煤化工产品200多吨,成为带动宁夏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与此同时,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三峡库区、资源枯竭矿区等重点扶持地区统筹兼顾,普遍提升县域经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就近的支撑。
  面对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繁重任务,民众对西部各级政府的希望是,严格依法行政,清廉行政,加快政府职能、作风的双转变,真正成为当地宜居、宜(投资兴业、就业)业、宜学环境建设的组织者,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者,正常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文化是民族之魂,凝聚力和创造力之源,它既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更是区域软实力的核心内容。西部大开发10年,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天灾人祸”的挑战和严峻考验,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正是依靠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夺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胜利,凝聚成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在今后大开发进程中,将成为鼓舞民众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大开发进入第2个10年,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出发,落实好“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依托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西部地区文化建设之重。
  人类居于地球,地球却并不专属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真谛在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应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不突破环境容量和自然承受力的阈限。对地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生态系统既复杂又相对脆弱的西部地区,坚持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环境保护尤显重要。过去10年,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蒙古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等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西部“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两类功能区面积广袤、屏障范围辽阔、意义重大、系统复杂,亟须抓紧研究,提出方案,吁请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尽快立法,以长保国泰民安。
  高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西部地区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作者: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陈栋生 来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9 14:21:13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1 16:09:32
支持西部大开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2 22:41:25
废话。。
毫无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