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一个复试的朋友说人大经院在复试阶段比较歧视非211院校毕业的学生,据说是为了优化研究生的生源,向国际一流院校迈进。有些老师甚至非211的学生干脆不要。听到这些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
      人大在我的内心一直是一个神圣的存在,这里曾经走出过黄达和高鸿业等老一辈让人尊敬的经济学界泰斗。他们都曾经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谓大学,大师之学。大凡想去人大学经济的学子,我想不乏跟我一样冲着大师去的吧。人大经济的积淀和氛围,它的优秀,是毋庸置疑的。人总是在对一个美好的期许的时候,会自动屏蔽一些不好的东西。对于人大,我亦如此。曾经听到过很多负面的消息,可是我总是相信,那个不能代表大部分,我对自己说,那个是道听途说,即使有,想来也是少数,一个真正的名校,是有大家风范的,是不会那样不公正的。可是一切也许只是我想得太过完美。非常理解和支持类似人大这样的国内一流院校优化生源,向前发展,相信每一个关注教育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人都是乐见的。可是这个优化生源的标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并不想去无谓的争论211的好坏,每一个标准的确立,都有它合理的存在,211院校的实力,也不用腹诽。我只是很诚恳的想,也许高考我们不如他们,我们读的大学也不如他们,但是,那不能说明现在就一定不如他们吧?为什么不能同等视之呢?优化生源,在乎的应该是生源现在的实力而不是过去的一个标准吧?如果同等比较,实力逊色,自是无话可说,可是如此失衡的天平,怎么能达到一个优化的目标呢?窃以为一个国际一流的高校,应该不会去奉行一个这样有失公允,无助选材的标准吧?
      非211出身的同学们,客观的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只能改变我们自己。告诉自己,用事实说话,总有一天,我们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做出出色的贡献,证明我们的能力,无论是哪方面的职业,我们都可以坦然的面对那些曾经异样的目光。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质疑的眼光和声音,但是梦想不会因此而止步!他们有权利高傲的鄙视,我们同样有权利高傲的奋斗,坚定的追寻梦想的足迹。相信梦想没有贵贱之分,理想的天平也不会为此倾斜。在这个新年刚刚开始不久的今天,写下这点心情。我不再难过忧伤,奋斗的激情充满胸腔。优秀从来都是一种状态,理想就在脚下。老师们,英雄不问出处,我辈岂是蓬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