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府制与社会4
因为“以文治国”,国家的主要功能乃是通过皇帝和各级官员身体力行,推广儒家道德观点和教育百姓。在中央和地方层次,唐代建立了一个教育网络。中央在国子监下设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收皇族、大臣、官员子弟约8000人。地方州县设官学,学生达6万多人。同时,政府亦“任立私学”。这些学校的毕业生,通过公开考试(制举、常举)而出仕为官,使士(或儒家知识分子)替代了名门望族的血亲关系,成为人才选拔的主要办法,是世界上最早全面落实文官制度的国家。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因而完成了它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复兴。随着唐朝版图的扩大,以及宽容的外交政策,这一儒家统治模式亦为周边国家所景仰和模仿。日本的“大化改革”(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基本以唐朝的体制为依归,奠定了日本至今的文明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