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市场总是迷人的?
李俊
最近,铅笔经济学研究社理事李子旸出版了新书《市场的力量》。这本书作者以讲故事方式,告诉人们市场的作用。从古代中国到当代中国,这本书通过举例,说明不同时期的市场的故事。这些故事看起很普通,但是却让我们领会市场的深刻意义。
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仍然是站在十字路口,正如作者所说的,是继续坚定地走向市场经济,还是选择一些“折中”方案?当然,作者却认为必须坚持走向市场经济。为何市场经济必须要坚持?这本书就通过古代中国、当代中国所发生各种案例、给人们解读市场的力量。
书上举例说到著名的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个情节:“嘉靖四十三年,吴中大水,天禾淹尽,寸草不生。米价踊贵,……….官府严示平价,越发米不入境了。”同时,还说到“官府只合静听明情,不去生事。少不得有一伙有本钱有趋利的商人,贪那贵价,从外方贱处贩将米来。”
一直以来,很多观点认为自由市场将导致自由放任,一切都陷入混乱之中。他们觉得一个市场缺少监管,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价格高得离谱,所以总是主张政府干预或者干脆交给政府经营。为什么东来顺的涮羊肉“不好吃了”?本来涮羊肉是非常好吃的,但是在1950年后期,选择公私合营之后,却变得不好吃了?为何限价从来都是自欺欺人的?仔细研读这本书,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自由市场并不是没有约束,只是把有形的约束变成无形约束。为何商家不开天价?并不是商人良心的发现,而是价格过高,消费者不买帐。政府可以对牛肉面进行限价,可以控制价格,但是无法控制分量和质量。原本卖3元一碗,政府规定2.5元,这点是可以做到。然而,政府无法规定里面要放多少牛肉,无法规定质量。一个女孩可以规定男友每天给她电话多长时间,但是无法控制男友和她通电话质量。很多时候,我们都明白感情勉强是没有幸福的,但是却不明白限价一样是勉强的,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上个星期,我在广东茂名市一个县级市信宜呆了两三天,同时也完成这本书的阅读。我发现一个经济现象,信宜到镇隆车站路程是20公里,票价是1元,但是信宜到潭头一中,路程多出3公里,票价是5元。对此,我想找本地人了解情况,得知原来票价是5元,但是后来互相竞争,就变成1元了。同时,多出3公里的那段路,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所以就5元。
这本书从讲述历史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自由市场的正确性。其实,这本书可以让我们走出很多误区,重新认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本质区别,不是后者比前者计划多,而是做计划的主体是谁。市场经济并不缺少计划,企业要做计划,个人要计划,但是这种计划是自由选择的基础,而不是外界力量强制。
或许,这些道理,可能讲了数千年。现在,本书作者李子旸继续讲述这些道理,就是希望有更多读者也要讲这些道理,并且实践这些道理。
2010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