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诺模型介绍
用户体验研究中使用卡诺模型可以有效探测到用户对各项产品功能的需求,卡诺模型是对顾客需求进行分类和重要性排序的有用工具。优异的用户体验=被满足的必须质量+好的一维质量+魅力质量,可以这么说差劲的产品偏离用户需求,好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伟大的产品创造用户需求。
赫兹伯格在研究工作满意度时提出双因素理论。传统的观点认为满意的反面是不满意,赫兹伯格在研究中发现,满意与不满意并不是或此或彼、二择一的关系。满意的反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意。也即令人满意的因素虽然被去除,并不一定会导致不满意,同样,令人不满意的因素虽然被去除,并不一定会导致员工满意。
受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启发,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和他的同事Fumio Takahashi于1979年10月发表了《质量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Motivator and Hygiene Factor in Quality)一文,第一次将满意与不满意标准引人质量管理领域,并于1982年日本质量管理大会第12届年会上宣读了《魅力质量与必备质量》﹙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ity﹚的研究报告。该论文于1984 年1月18日正式发表在日本质量管理学会(JSQC)的杂志《质量》总第l4期上,标志着狩野模式(Kano mode1)的确立和魅力质量理论的成熟。
依据狩野纪昭(Noriaki Kano)等学者的研究,不论是制造业或服务业,顾客对品质的评价都不是一维的,即对于一项品质来说,认为具备时顾客会满意,不具备的话,顾客会不满意,甚至认为具备的程度越高,顾客会越满意。事实上并非如此,顾客对不同品质的评价和需求是有差异的,因此顾客对品质满意性显示出二维模式。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