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求理论简介
供求理论指的是价格由供给量与需求共同决定的理论,有以下数学模型:
1.一般数学公式模型
P=m/Q
P价格,m需求,Q供给量。
2.特殊数学公式模型
P=(Q/C)(1/u)(1/u是幂)
P价格,Q供给量,C常数,u价格需求弹性负常数。本模型假设u为负常数。
3.一般图像模型
价格为右斜向下需求曲线与垂直的供给量线(不是斜向上的供给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供给量指在某一地域某一时期供给方愿意并且可以售出的商品总数量(对应某一价格)。供给量有两个要点:第一必须是供给方愿意售出的,第二必须是可以售出的。无法售出的数量不是供给量,是库存量。
二、根据供求理论判断价格变化
用一般图像模型和一般数学公式模型结合判断价格变化。
1.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
此时市场价格会上涨。dP/P=dm/m>0
2.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
此时市场价格会下跌。dP/P=dm/m<0
3.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市场价格会下跌。dP/P=-dQ/Q<0
4.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市场价格会上涨。dP/P=-dQ/Q >0
5.需求曲线右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市场价格会上涨。dP/P=dm/m-dQ/Q >0
6.需求曲线左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市场价格会下跌。dP/P=dm/m-dQ/Q<0
7. 需求曲线左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上涨;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不变;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下跌。
8. 需求曲线右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上涨;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不变;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下跌。
共有12种可能性,其中价格上涨的可能性5种,价格下降的可能性5种,价格不变的可能性2种。
价格上涨的5种可能性如下:
1.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
此时市场价格会上涨。dP/P=dm/m>0
2.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市场价格会上涨。dP/P=-dQ/Q >0
3.需求曲线右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市场价格会上涨。dP/P=dm/m-dQ/Q >0
4. 需求曲线左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上涨。
5. 需求曲线右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上涨。
价格下降的5种可能性如下:
1.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
此时市场价格会下跌。dP/P=dm/m<0
2.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市场价格会下跌。dP/P=-dQ/Q<0
3.需求曲线左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市场价格会下跌。dP/P=dm/m-dQ/Q<0
4. 需求曲线左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下跌。
5. 需求曲线右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下跌。
价格不变的两种情况:
1. 需求曲线左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不变。
2. 需求曲线右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不变。
显然,判断价格变化,要看需求与供给量如何变化。价格与需求正相关与供给量负相关。需求增加有益于价格上涨,需求减少有益于价格下降。供给量增加有益于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有益于价格上涨。需求与供给量不变或同步变化,价格不变。
三、根据其它情况判断价格变化
1.根据商品的生产期性质判断价格变化。
商品生产可以分为递增期、递减期、震荡期。
递增期指商品从某一生产量之后生产量呈增加趋势——不排除短时间的减少,称为递增期调整,直到达到某一生产量后,再也无法超过此生产量。递增期一般会伴随价格下降(需求增加慢)特殊也有价格上涨的(需求增加快)。
递减期指商品生产达到某一生产量后,生产量呈减少趋势——不排除短时间的增加,称为递减期反弹,直到达到某一生产量之后,不再低于此生产量。递减期一般会伴随价格上涨(需求基本不变或减少慢)特殊会伴随价格下降(需求减少快)。
震荡期指商品生产量时而增加时而减少,无法判断是增加趋势还是减少趋势。震荡期价格变化要看需求与供给量的变化。
以时间为横轴生产量为纵轴。递增期的图像是右斜向上的,递减期的图像是右斜向下的,震荡期的图像是上下波动的。
茅台酒,生产量是呈增加趋势,说明茅台酒处于递增期,需求增加很快,价格呈上涨趋势。
猪肉,生产量不断减少屡创新低,目前处于递减期,价格呈上涨趋势。
2.根据长期、短期判断价格变化。
长期(至少一年以上),可以认为多种商品需求是增加的。当供给量增加率低于需求增加率时,价格呈上涨趋势,很多商品例如茅台、住房等等。当供给量增加率高于需求增加率时,价格呈下降趋势,例如电子产品电脑手机等。当供给量增加率与需求增加率相差不多时,价格基本保持不变,例如食盐等。
短期(一年以下),不考虑淡季旺季可以认为需求基本不变,旺季需求增加,淡季需求减少。
需求基本不变时,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
需求增加时,供给量变化率低于需求变化率,价格上涨;供给量变化率等于需求变化率,价格持平;供给量变化率高于需求变化率,价格下降。
需求减少时,供给量变化率低于需求变化率,价格上涨;供给量变化率等于需求变化率,价格持平;供给量变化率高于需求变化率,价格下降。
3.根据价格运行原理判断价格变化
价格运行原理(这对判断价格变化趋势很有用)是:价格总是在需求曲线上运行,需求曲线是价格的运行轨道,需求曲线变化,价格随之变化。
在需求曲线(价格轨道)不变时,价格有由高(左上)到低(右下)的运行趋势(即沿着需求曲线下行),在运行到低位时,价格有由低(右下)到高(左上)的运行趋势(即沿需求曲线上行)。前者伴随者供给量的增加,后者伴随着供给量的减少。
需求曲线(价格轨道)变化时,价格在新的需求曲线(价格轨道)运行。看到价格高需求量多或价格低需求量少的现象,一定是出现了需求曲线(价格轨道)的变化。例如情人节玫瑰花价格高需求量多,例如某非智能手机价格低需求量少。
4.根据库存量判断价格变化
一般而言,库存量会转为供给量,库存量与价格是反向关系。库存量多对应价格低,库存量少对应价格高。库存量减少对应价格上涨,库存量增加对应价格下跌。以上是现象,实际可能是互为因果关系。
易保质的商品一般适用于以上关系,不易保质的商品一般不适用以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