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865 0
2010-03-31
“两碱”行业主要指的是烧碱和纯碱两大行业,作为基础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烧碱和纯碱生产国,如何由大到强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一、烧碱行业

  (一)2009年烧碱行业生产运行情况

  1.产能快速增长,企业开工率降低

  截至2009年底,我国烧碱生产能力达到2793万吨/年,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4%左右,全年烧碱产量1891万吨,同比增长8.6%,我国烧碱生产能力和产量已稳居全球第一位。从产业布局来看,2009年华东、西北、华北及华中地区烧碱产能分别占总产能的39%、22%、12%和13%,其中西北地区增长速度较快,烧碱装置逐渐西移成为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烧碱生产能力及产量变化情况见表1。

  近年来国内烧碱生产能力扩张较快,同时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产量增长速度低于生产能力增长,因此2009年许多新建的产能难以有效释放,装置开工率为近年来最低,约为70%左右。

  2.出口贸易大幅下滑

  2005—2008年随着中国氯碱装置建设提速,烧碱出口增势强劲,但是2009年我国烧碱出口数量和价格均受重创,全年出口152.7万吨,同比下降26.4%,其中,液碱出口受到冲击尤甚,全年出口液碱93.5万吨,同比下降43.3%。近年来我国烧碱进出口情况见表2。



  3.市场价格“先高后低”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国内许多烧碱装置停产,装置开工率不足40%,产量大幅度下滑,市场供应减少,价格维持在较高价位。进入3月份,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复苏,装置开工率开始回升,开工率与当地下游产品结构以及企业所配套的不同耗碱、耗氯产品密切相关。东部沿海地区为国内烧碱主要消费地带,下游市场对该地区烧碱开工率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当地企业开工率普遍相对较高。特别是烧碱主产区山东、江苏,开工率也受到了当地下游的明显支撑,其中江苏地区烧碱平均开工率约为80%以上,其他地区3月份开工率也多在60%以上,由于烧碱产量突然增加,从3月开始,烧碱价格一路下滑,至7、8月份止跌回稳,随后各个地区烧碱价格一直在较低价位平稳运行,其中西北地区由于装置规模过大,烧碱价格持续下滑。2009年国内主要地区烧碱价格走势见图1(32%离子膜碱出厂平均价)。


  (二)2010年烧碱行业展望

  1.规模仍将快速扩张

  各地为了加快盐化工和聚氯乙烯的发展,目前有多家企业正在或计划建设烧碱装置。据目前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上半年预计建成投产的项目能力为290万吨左右,下半年还将有近250万吨的项目建成,预计全年将新增产能约为540万吨左右,不仅规模总量较大,而且单一企业新建或扩建规模较大,2010年国内将首次出现百万吨以上级的烧碱企业,国内产能供过于求的压力有继续增大的趋势。从新建装置采用技术来看,全部是离子膜烧碱,同时,国内将淘汰产能为38万吨的隔膜碱装置,因此2010年国内隔膜碱的比例将继续下降。

  2.出口贸易将趋于好转

  基于对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2010年我国烧碱出口贸易将趋于好转,预计出口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由于我国液碱的主要出口去向是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三国,因此烧碱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国家的需求,反复情况。

  3.产需将保持稳定增长

  美国化学委员会(ACC)预计,2010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将增长4.6%,其中中国化工产业增速将达到1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好转和全球化工业复苏,将刺激和拉动国内烧碱需求,同时纺织、造纸、氧化铝等行业也随着出口好转而逐渐回暖,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烧碱的消费需求,预计2010年国内烧碱的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将保持7%—8%的增速,国内产量将达到2100万吨左右。

  4.价格难有较大回升

  由于国内产能扩张迅猛,新建的装置多数配套聚氯乙烯,液氯的需求将促使装置开工率提高,因此烧碱生产过剩成为不争的事实,尽管考虑到2010年电价、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环保安全费用将有所增加,但是价格难有很大回升,预计2070年烧碱价格将保持中低位运行,价格重回2008年上半年的高价不太现实。

  5.安全环保节能理念将继续深入

  国家环保部在2009年8月颁布了《清洁生产标准氯碱工业》的相关文件,对烧碱生产过程中环保、节能提出明确的指标。2010年是低碳经济年,因此在安全环保节能方面的投入将不断加大,企业实现增效需要直面这些问题。

  二、纯碱行业

  (一)2009年纯碱行业生产运行情况

  1.产能、产量均保持增长

  截至2009年底,我国纯碱总产能达到2400万吨/年,约占全球纯碱总产能28%左右,全年产量达到2001.4万吨,同比增长8.7%。目前国内纯碱企业近60家,其中有山东海化、唐山三友、南化公司、青海碱业、内蒙博源、湖北宜化、天津碱厂、河南金山等8大纯碱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均超过80万吨/年,产能总和占全国总产能的50%,纯碱工业趋向子集中化和大型化成为发展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烧碱生产情况见表3。

  目前国内纯碱产能过剩已经凸显,随着国内纯碱装置建设步伐的加快,生产能力迅速增长,2009年国内纯碱的开工率约为84.2%左右,与前几年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滑。即使2008年下半年不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纯碱产能过剩也会在2009年暴露出来,目前国内富余产能近400万吨左右。

  2.出口保持增长

  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加上原油价格在金融危机期间短暂走低后,迅速拉升,海运成本依然较高。此外,美国天然碱公司产量有所下滑,出口量也在降低。由于我国纯碱前几年加强出口贸易,在国外形成了一定的销售网络,因此2009年国内纯碱的出口情况较好,全年出口量为232.3万吨,同比增长9.1%。由于原材料价格下滑,2009年纯碱出口单价与2008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滑,出口利润明显下降。近年来我国纯碱进出口情况见表4。

  3.价格低位振荡

  2008年四季度国内纯碱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价格开始从2000元/吨以上迅速下滑至年底1250元/吨左右,整个2009年受到产能过剩的影响,国内纯碱价格一直维持在2008年底的水平上低位震荡,进入11月份,由于原油、煤炭等基础原料价格上涨,加上出口量的增加,国内纯碱的价格开始小幅度上扬,但是上涨的力度不强,基本上还是维持在2008年低价位上运行。2009年国内纯碱价格走势见图2。


  4.下游消费大户生产增幅放缓,纯碱需求增长乏力

  近年来国内纯碱产能快速扩张,与许多地区加快发展盐化工有关,但是主要是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刺激和拉动了纯碱生产与消费,2009年国内纯碱主要下游行业产量统计情况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2009年纯碱主要下游行业生产都保持了不同幅度的增长,但是最大下游用户平板玻璃和氧化铝的增速明显放缓,尽管其他下游产品增速较快,但是消耗纯碱数量比例相对较小,这也是2009年纯碱价位持续走低的因素之一。



  (二)2010年纯碱行业展望

  1.产能继续增加

  鉴于2006—2008年纯碱装置较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2009年国内许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拥有盐和煤资源的地区,纷纷建设纯碱装置,采用技术主要倾向于联碱法,同时河南还正在建设天然碱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国内将投产的新装置总生产能力约为300万吨左右,而且项目多集中于内陆地区。2009年11月27日工信部公布《纯碱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提出新建纯碱项目必须符合下列规模要求:氨碱厂设计能力不得小于120万吨/年,其中重质纯碱设计能力不得小于80%。联碱厂设计能力不得小于60万吨/年,其中重质纯碱设计能力不得小于60%,必须全部生产干氯化铵。该准入条件一旦得到正式实施,有望控制产能的继续增加。

  2.出口贸易缩减

  尽管全球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但是2010年国内纯碱出口仍将受到制约,预计出口量将比2009年下降30万—40万吨左右,2009年10月,印度财政部发布终裁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纯碱征收20%的特别保障措施税,将导致我国对印度纯碱出口大幅度减少;土耳其年产百万吨天然碱厂投产,由于其临近中东地区,对我国纯碱出口中东的贸易造成很大影响,此外,在国际经济复苏的同时,美国天然碱的出口将会有一定幅度增加,中国纯碱出口面对的竞争加剧。

  3.产需小幅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复苏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汽车和地产业在不断发展,对玻璃的需求稳步增长;此外洗涤剂、化学工业、轻工业、化肥等也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由于受到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氧化铝的产量增长可能性较小,而且目前氧化铝溶出工艺逐渐采用烧碱替代纯碱。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10年纯碱需求量将比2009年有所增加,但是增加幅度不会太大,预计在5%左右,由于出口有所减少,预计产量增速将保持在4%左右。

  4.市场价格将有所提高

  由于2009年主要纯碱生产企业多处于亏损状态,2010年企业可能会适当控制产量,加上主要原料价格上扬,预计2010年纯碱价格将有所提高,行业的整体亏损现象也将得到缓解和改善,但是不排除部分生产成本较高的企业继续处于亏损的窘境。

  5.纯碱行业实施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目前国家工信部不仅对新建纯碱装置提出一定门槛要求,同时也要求现有纯碱企业必须在2015年达到其规定要求,而且水的循环利用率高于95%,因此在纯碱行业实施循环经济,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三、烧碱和纯碱行业发展建议

  烧碱和纯碱行业近年快速发展导致产能严重过剩,针对目前生产与市场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一是装置建设要控制,未来新扩建装置应在靠近能源、原材料、下游市场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建设具有循环经济概念的装置。

  二是烧碱行业应加大高附加值氯产品的开发与建设,在行业内部实施兼并重组,资源优化再组合,形成以氯、碱、氢相互平衡的、下游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体化装置。

  三是纯碱行业应在控制总量上做工作,以保证市场供需的基本平衡,减少企业亏损,保证我国纯碱工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梁诚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0年03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