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上调明年增长预期
虽然许多经济学家仍对中国经济出现的改善势头能否持续持谨慎态度,但周一(12月16日)上午发布的好于预期的数据以及中美两国上周五(12月13日)宣布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可能会缓解人们对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下行风险的担忧。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经济学家丁爽在谈到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时说,“很难说好于预期的数据是否表明中国经济已在11月份触底。”
丁爽指出,10月份为期一周的国庆假期可能导致许多经济学家误读了当月表现疲软的数据,认为中国经济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他说,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还需观察未来几个月发布的更多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11月份零售额表现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网上消费的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平台11月11日推出的年度双十一促销活动带来的推动尤为明显。
付凌晖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政府设置的6%至6.5%的目标,但他同时也指出仍需保持审慎。
“当前的国际环境仍然复杂,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他说。
周一数据发布后,瑞银(UBS)和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把他们对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从之前的5.7%上调至6%。两家机构的经济学家指出,除了周一公布的表现向好的数据外,中美两国宣布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也给经济前景带来改善。
中美两国上周五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显示,中国承诺从美国购买更多的农产品和其他商品,美国则同意推迟实施原定于周日(12月15日)生效的新关税,同时降低一些现有关税。
渣打银行的丁爽称,这项定于明年1月初签署的协议有助于中国经济增速在2020年保持在6.1%左右,有助于中国政府实现在2020年结束时GDP整体规模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牛津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称,“从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以及工业领域出现稳定迹象这两个因素来看,我们预计2020年中国不会出台大规模宽松政策。”
即便如此,围绕贸易争端的许多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以及房地产市场降温是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两个最大的下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