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48 0
2010-04-01
2010年04月01日 1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关于国家统计局的房价统计之争尚未尘埃落定,国土资源部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又为“被降”的房价平添了新困扰。国土资源部下属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全国城市地价监测组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住宅平均价格为4474元/平方米,涨幅达25.1%,为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3月31日东方早报)

  相比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在《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1.5%”,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字显然更接近公众的直观感受。“统计打架”由来已久,此次显得格外激烈——这不仅在于交战双方的地位和实力旗鼓相当,更在于两种数据之间巨大的差距。
  刚刚经历过房价高歌猛进的一年,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已成各级政府共识的背景中,国家统计局所谓“1.5%”的涨幅,曾令无数人大跌眼镜,房价“被降低”的质疑因此不绝于耳,此番国土资源部所提供的数字,无疑替公众出了一口恶气。尽管此番“数据打架”刚刚开始,但对于交战的双方而言,胜负似乎早已决出。实际上,即使是在国家统计局内部,这场架早已开打——
  2010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显示,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7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3.9%。房价方面,2009年商品房销售额43995亿元,比上年增长75.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80.0%。以此数据来计算,2009年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4695元/平方米,比2008年上涨近24%,其中商品住宅价格上涨25%。
  毫无疑问,这组数字与国土资源部刚刚公布的数字大体相当,也基本符合公众的实际感受。如果说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打架”可以理解的话,真正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同样出自国家统计局内部,何以出现两种差距如此巨大的版本?以此作为决策依据,究竟会得到一种什么样的结果?缩水严重的统计数字,不仅使民众徒呼奈何,而且给了鼓吹楼市继续上涨者莫大的动力,基于此,或许不难理解,为什么依旧有那么多经济学家不遗余力摇旗呐喊,为何地产商仍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捂盘惜售。
  如果数据本身还不够“雷人”的话,最“雷人”的恐怕还是数据的出处——针对外界对“1.5%”的质疑,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坦言数据获取的方式有问题,“过去,房地产价格的收集主要靠房地产企业的填报。我们决定以后既要靠企业的填报,更要靠调查人员的当面访问和一些新闻记录。”看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地产商竟然是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问题是,早已盆满钵溢的他们究竟谁愿意“自证其罪”?
  统计数据打架一次次让人在荒诞中品味苦涩,如果不能健全管理机制、改善统计方法、强化责任追究,类似的一幕恐将无休止地上演。尽管数据打架本身意味着巨大的浪费,却成为公众在迷雾中知晓真相的唯一途径。(张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