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2010年太陽能多晶矽持續供過於求
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因西班牙調降補助上限,加上金融風暴衝擊全球景氣,太陽能市場需求急速下滑,在上游多晶矽廠產能仍持續開出,又加上因半導體產業萎縮造成原供給半導體使用的多晶矽轉而流入太陽能源市場,太陽能產業開始面臨供過於求,2009年庫存水位大幅提高,雖然2010年伴隨景氣回升預估全球對太陽能的裝置需求將回溫(YoY+32%),但因傳統多晶矽料源大廠產能仍持續擴充,加上歐、美、日、韓及中國新進業者的產能加入,預估2010年太陽能多晶矽供給成長幅度(YoY+43%)仍將超過需求回升幅度,整體太陽能用多晶矽料源仍持續供過於求,價格仍存在下滑壓力,尤其上游的Poly廠及Wafer廠價格壓力將較下游更為沉重。
2009年全球太陽能源總裝置量預估為5.4MW,根據Solarbuzz預估2010年裝置需求量將成長至7.4MW(YoY+37%),從下圖的各國裝置需求比重變化來看,美國及德國將為2010年主要成長動能。美國方面,總統歐巴馬預計出席12/7-12/18所舉行之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哥本哈根會議旨在達成因應溫室氣體排放的新協議,用以延續京都議定書在2012年到期後進行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因此能源相關產業勢必在各國未來減碳政策下蓬勃發展,在全球暖化議題下,美國能源相關補助政策可望於近期制定,屆時配合景氣回溫,太陽能裝置需求將逐步加溫。
德國部分,原預計在今年9月國會改選後,新內閣將大幅調降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補助,因此從3Q09開始,來自德國的需求持續升溫,不過從現在情況來看,受到景氣仍處低迷影響,德國政府對於調降費率傾向保守,因此預期現有的補助方案將延續至2010年,待2010年中德國政府才會重新檢討補助方案,在此之前,預期德國搶建需求仍然強勁,可望支撐2010年上半年的的太陽能產業需求。
參、Grid Parity(市電同價)
由下圖可知,部分電價較高區域如義大利及加州工業用電已趨近於Grid-Parity,其次日照多或電價高的區域如德國、日本、澳洲、西班牙、美國加州等地,因其一般電價與太陽能發電成本的差距較小,配合政府相關補助政策,民眾裝置意願提高,可望成為發展太陽能光電的主要市場,尤其2009年太陽能市場受供過於求影響,加上體質不佳廠商大量拋貨造成ASP大幅下滑,預期2012年起上述地區將陸續達到Grid-Parity的目標。
除此之外,一般電價與太陽能發電成本差距較大的區域如中國及台灣,民眾裝置意願較低,亟需政府大力補助推動才能刺激太陽能源產業發展,台灣部分,今年所頒布的再生能源法補助價格遠低於其他國家水準,不如市場預期,相較之下,中國政府今年陸續推出「太陽能屋頂計劃」及「金太陽示範工程」,顯示對太陽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視,在官方政策大力推動下,未來中國太陽能源市場成長可期。
肆、2010年市場仍面臨跌價壓力,轉換率高的廠商將具有相對價格優勢
2009年除多晶矽產出供過於求外,因許多體質不佳廠商(尤其中國地區)為求現金大量拋貨,造成上中下游現貨價格一路崩跌。2010年雖供過於求的情況仍存,但體質不佳廠商退出,加上料源供貨無虞,回歸買方市場,品質將為決定關鍵,2009年因低價而品質差的產品流入打亂市場價格的情況不會重現,雖仍有降價壓力,但跌幅趨緩,其中上游在Poly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將承受較大的價格壓力,至於下游Cell及模組廠,轉換率較高而品質穩定的廠商,在價格部分將有相對優勢,所受跌價壓力將較小。
未來太陽能源主要發展市場將為兩導向-(1)平均電價高或日照量,未來幾年將陸續達到Grid-Parity的地區,如義大利、美國、德國、日本、西班牙等地;(2)政府政策積極推動之地區,如中國。
產業利多
哥本哈根氣候變遷峰會將於09年12月舉行,減碳議題下,能源補助必為未來政策趨勢。
有鑑於中國官方調控太陽能產業,可避免體質不佳的廠商大量投入再度造成價格失衡。
油價上揚預期推升能源需求
由下表可看出太陽能類股股價走勢與油價關聯性,主要因一旦油價上漲即推升市場對於替代性能源需求的預期,2009年年中開始因美元走貶,加上伴隨景氣回升,民眾用油需求增加,原油價格持續攀升,而太陽能類股股價則受基本面獲利不佳影響,走勢不如原油價格漲幅強勁,不過目前油價持穩在70美元之上,在景氣回溫,太陽能源類股基本面轉佳下,未來油價若持續上揚將可帶動能源需求的加溫。
伍、2009年台系廠商營運狀況
單就3Q09毛利率來看以Cell廠表現最佳,尤其昱晶、新日光及昇陽科,但是若以累計1-3Q的毛利率來看,昱晶及新日光的毛利率仍呈現負值,參見右上表,可知3Q09的Cell廠毛利率大幅提昇部分來自於備抵庫存跌價損失的回沖。(昱晶2Q→3Q備抵損失減少5.98億元;新日光2Q→3Q備抵損失減少3.5億元)。
受ASP大幅下滑影響,長約比重高的廠商因提列庫存跌價損失,上半年嚴重虧損。不過3Q09因合約價格陸續成功調降,加上ASP跌幅趨緩,庫存跌價損失回沖,多數廠商單季獲利已轉虧為盈,因出貨暢旺,4Q09’淡季不淡,預期各家公司(尤其Cell廠)營收獲利將達全年高峰。
2010年展望樂觀,台灣未來將成為太陽能重要生產市場
合約價格調降,未來受庫存跌價損失影響有限,2010年將擺脫虧損恢復獲利。
09年在金融風暴衝擊下,歐美大廠裁員關廠,中國多家廠商退出,歐美訂單轉單至台系廠商的效應自09年下半年逐漸發酵。
未來太陽能供應鏈─台系電池廠(品質優勢)+中國模組廠(價格優勢)=>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