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以来都在受到人们的关注,美欧等发达国家也一直在逼迫人民币升值。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不会就范的。因为根据经济学理论我们知道本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导致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从而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常常以1985年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后日本经历的“失去的十年”作为例证。日元升值真的是日本经济失去十年的原因吗,那么日元恢复稳定甚至略有下跌之后为什么日本经济依然不景气? 下面我将就日本上世纪80年代之后经济的由热到冷的在于新世纪缓慢复苏的过程及背后的原因做一个大体的论述。
我的基本观点是日元升值并没有给日本经济带来大的危害,只是有一些小的局部的负面影响,而且日元升值还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好处 。若说有害处的话就是,日元升值相当于是给热腾腾的日本经济添了一把小小的柴。但是日本政府将其理解为是一盆冷水,为了防止火被浇灭,政府又给泼上了一盆油(货币政策)。传统经济理论并没有错,错的是理论的使用者没有意识到理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而日本经济的许多特质决定了,日元升值不仅不会减缓日本经济还会带来加速作用。
一、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危害较低的原因
1、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币值高估会导致国内产品的需求下降,因为升值会导致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进口商品以本国货币计量会更加便宜;出口商品以外国货币计量会更加昂贵。但是这种理论忽略了一个事实——日本是一个原材料极度缺乏的国家,几乎所有能源原材料到需要进口,而且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其产业结构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几乎上游产业完全在外的国家。日元升值可以极大地降低进口成本,从而降低其产品的成本,而且这种成本的降低不仅体现于出口商品上而是体现于所有使用进口原材料的商品上。
2、对进出口量的影响是一回事,对进出口额的影响是另一回事。按照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要进口弹性低、出口弹性也低就可以保证本币的升值不仅不会降低顺差。原材料进口对于日本来说就是引致需求,对他需求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对产品的需求。并且完全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进口弹性。由于日本出口的商品都是其极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因而有足够的空间应对因为本币升值而导致的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举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日元由最初的美元兑日元1:360上升到最高时1995年的1:79。我们仅以升值了三倍来看比如由1:300上升到1:100。这样从从进口的角度看进口原有数量的原材料只需支付1/3的成本,从出口的角度看为了维持原有的出口额只需出口原来1/3的量即可。
3、日本不是一个出口依赖型的国家,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需,升值导致的进口成本的降低进而会导致其产品的生产成本普遍地降低从而导致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其物价会下跌。而物价下跌会刺激内需市场。日本是一个土地匮乏的国家,其农产品生产成本极高,而日元升值可以帮助其以更低的成本进口农产品,如此可以带来生活成本的降低。并且日元的升值还可以使得日本人以更低的价格出国旅游购物,这极大地改善了普通日本民众的生活。
4、日元的升值还可以使得日本企业投资者可以以比以往低得多的成本进行对外投资来获得超额利润。有利于日本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技术、品牌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进行更合理的配置,通过同低廉价格的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税收相结合可以产生更大的竞争力。当然日本出口企业也可以选择两头在外的方式进行经营,即零部件生产及市场均在外而其只在日本境内组装,如此日元的升值不仅不会带来坏处还会带来好处。
5、另一个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日元也是一种较为国际化的货币,在进出口计价以及结算中日元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升值后这种比例还有所加大。这也大大减轻了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
6、日本是一个经济封闭性很强的国家,日元升值后,外资套利撤出更是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相关企业可以在其国内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也进一步增加了日本经济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也进一步降低了外部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从上面得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日元升值可以让日本很好地享有购买力增加带来的好处,而坏处则由于日本经济独特的特质被抵消掉了。
二、日本“失去十年”的原因
我始终认为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不是因为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升值,而是由于日元升值后日本央行采取的错误的经济政策以及1991年泡沫破裂后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的。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产生升值预期,各种热钱开始流入日本。加之日本央行采取了降息政策以应对预期的出口下滑导致的经济衰退,这更加刺激了市场上流动性的泛滥。日本股市、楼市、土地价格大幅上涨,经济出现泡沫。为了抑制膨胀的资产价格,1988年日本央行又采取了连续加息政策为经济降温。最终导致了泡沫的破灭。泡沫破裂后产生了大量的银企坏账,而日本政府并没有对金融系统的坏账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银行坏账越来越重。由于坏账的存在,日本政府采取的扩大政府支出以及其他经济刺激政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撬动私人部门投资、消费的作用。累积的坏账增加了处理的难度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曾经问鼎世界的日本银行业至今也未恢复往日的雄姿。而且,失去的十年期间频繁地发行财政赤字以及长期实际上的零利率导致了今天日本政府已无多少余力去刺激经济,并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活力不足。
至此,我们发现针对汇率变动引起的影响,不能仅用传统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其短期情况,认为升值导致IS内移,进而AD减少。现实情况是,汇率的变动并没有引起出口的减少。而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却推高了本国的经济。另外,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情况就是资本项目的变动总是先于经常项目的变动。因而热钱同日本的经济刺激政策一道先将日本的股市、楼市推高,使得日本经济内部虚旺掩盖了也缓解了理论上应该减少的外需。
三、人民币升值问题
日元升值没有给日本带来大的危害,我认为是由于日本经济具有以下的特质。第一,原材料等基础生产资料几乎全部需要进口。第二,经济产业结构层次高,尤其独特的产业优势。第三,本币已经较好地国际化。第四,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少。第五,对外需依赖低。第六,企业系列制引致的市场封闭性。
很显然,中国并不具有这些特质。那么人民币如果升值将会对我国的进出口带来怎样的影响?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受到了许多人热烈的讨论,有的认为升值有利;而更多的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将会不利于我经济的发展。从国家采取的政策上看是希望人民币渐进缓慢的升值的,但这都是在较好的经济条件下进行的。此次经济危机以前我国将汇率政策调整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也确实在一定时期内让人民币适度升值了,不过恶化的经济条件使我们不得不走向实质的固定汇率。
而上一次的升值过程表明,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我国的进口更是典型的引致需求类),贸易顺差反而持续扩大。并且汇率的变动也可以产生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倒逼企业增强竞争力,适应更复杂情况的经营,一些企业的倒闭未必是坏事。这也有利于我国的产业升级。况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国际上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涨幅,人民币的升值可以较好地缓解我国受到的资源约束。因而,我认为西方发达国家逼迫人民币升值更像是对国内弱势产业群体压力的一种反应,目的在于给选民一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