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540 7
2010-04-04
把张五常关于货币制度的文章及博客管理员关于货币钩住一蓝子商品价格指数的解释看了一遍,知道关键约束在下锚方法不同,使用货币的交易成本不同。无锚货币,币值可能大波动,一般货币当局不会使之通缩,通货膨胀无疑于抢夺一般人的财产,交易成本大增。

现行货币下锚,一种是物价指数(钩住他国货币就是钩住被钩国物价指数),另一种是教授提出的一蓝子物品价格指数,前者相对于后者一方面有统计时滞,另一方面缺乏对具体商品质量、价格、份额的明确的了解,两个方面均增加了交易费用。至于有的国家把货币政策作用拓展到管理失业,由于管理物价指数与失业往往彼此冲突,又增加了使用货币的交易费用。

在理解物价指数与失业相互关系方面,教授的合约选择选择定律表明,没有工会与最低工资制的劳动力自由合约可以降低的交易费用,可以抵消上述货币下锚方式增加的交易费用,这也是教授解释我国在朱总理主持经济下,物价指数为负,失业较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在8%以上的原因。想通这个例子,对教授所谓“交易费用略降,国大富,否则,国大穷”的含义有了点理解。

在看周其仁教授关于货币文章时,开始以为他理解的,我国汇率低估,出口增长,外汇储备增长,基础货币增长,物价指数上涨这一逻辑完美得很,殊不知他只看到了我国与美国的汇率关系,没有看到是印度、越南、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汇率普遍对美元低估,这个角度看,不防说美元对这些国家汇率高估更适当。两个世界的汇率差异是两个层面的综合生产力,或者说各自的成本,特别是两个层面劳动力成本高低决定的,在冷战结束后,20多亿低价劳动力参与世界贸易条件下,该调整的无疑是美国,因为成本只能是向下调整的,人为提高别国汇率,只能增加贸易磨擦,无法扭转其成本向下调整的经济学大趋势。

由于各人对真实世界的兴趣不同,单位时间内经济解释对各人的边际收入各异,所以,各人所花在时间精力不同,教授解释过的,信息费用上升,会出现质以类聚的现象,由于经济解释调查真实世界局限条件的成本很高,所以,经济学者也出现了质以类聚的现象,教授、科斯、管理员等这类醉心于提供真实世界信息与局限知识的品质者,也被这高的调查费用类聚到了一起。关于薛某等人,无心于经济解释者,单位时间内“高谈理论”的边际收入高于“经济解释”,提供没有真实世界信息与具体局限条件信息的批评,也是可以解释与推测的理性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4 22:14:04
请问“钩住一蓝子商品价格指数”和钩住CPI有什么区别?CPI不就是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吗?五常教授的这个说法毫无新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4 22:46:50
服了。文法都和张先生差不多。
在大陆接受的当代汉语教育,理解困难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5 00:14:00
管理员真仔细(指张五常新浪博客管理员),没事的。主要是看了管理员几次关于货币制度下锚不同,交易费用不同的说明,才突然明白原来从使用货币交易费用边际排列的比较,即从锚商品代表价格时滞、锚构成及质量信息不同,可以排列使用货币交易费用,从而系统简洁解释为何出现货币与各种货币制度的效率。

我本来对以下关于货币现象的解释没有疑义:人民币相对美元低估,出口增加,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增加,一般价格水平上升,为稳定币值,人民币得升值。原来,这个角度只从美国、中国对比得出的,与现实世界关键约束不符合。冷战结束以来,包括中国、印度、越南等等20多亿低价劳动力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欧美等发达国家与这些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个生产率不同,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成本不同的差异,表现在汇率上,前者高估,后者低估。根据行为选择按成本下降趋势角度看,欧美汇率贬值是大势所趋,降低成本表现在汇率上是欧美汇率贬值。只人为升值人民币,会降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竞争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5 00:19:35
ericxu77 发表于 2010-4-4 22:14
请问“钩住一蓝子商品价格指数”和钩住CPI有什么区别?CPI不就是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吗?五常教授的这个说法毫无新意。
当然有区别。一是时滞不同,前者是由期货市场与商品批发市场的价格加权,时刻可以看得出来,现在下锚商品价格指数是多少,后者至少在下个月中下旬才知道。二是前者的商品品种、质量、成交价格清清楚楚,蓝子商品组合可以在市场成交,后者由多少商品组成,质量如何,价格是怎样算出来的,都不清楚的。所以,前者货币的币值更稳定,更能及时反映商品价值,使用货币交易费用更低,使用货币效率更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7 21:27:50
呵呵,那就先讨论一下回复帖的技术细节。1、时滞,据楼上解释,钩住指数是期货,钩住CPI是现货滞后1-2月。期货市场可能失控,本轮危机中石油期货价格已经将这个缺点表现的淋漓尽致,钩住指数不如钩住CPI。期货都是朝前看,到现在为止,我不知道如何表现先见之明。这是困难所在,无先见之明(imperfect foresight)是期货指数的毛病。指数反映的是市场的共识(market consensus),共识往往是错的。五常教授没有在资本市场问题上下过功夫,自然不知道资本市场的不可靠之处。你看他写的美国金融危机的评论就可以可看出来。2、breakdown。这个在国外很清楚,中国之所以不清楚,是因为NBS想操纵CPI。在国外,一个指数要想为大家接受和采用,就必须说明是如何编出来的,否则人家怎么衡量呢?指数要清晰,独立,基于规则,这样大家才可以相信。
不过呢,五常教授的逻辑还是很清楚的,分工>交易>货币,那么货币自然应该盯住交易的东西,学术是应该这么做,逻辑一致,无不通之处。诚以为,在现有分析框架下,弗里德曼的货币学说足以应付货币的长期问题,五常教授此说都在这个范畴里面,不过分析起点不一样而已。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交易的货币”。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资产放进货币政策,就是“资产的货币”。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我觉得将是货币学术和政策一大进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