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0-4-6 08:51:43
看看能不能抓住耗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08:53:03
fujo11 发表于 2010-4-6 08:07
从国外来的和尚也不过是和尚。
大概也只会念念不知所云的经,离有真才实学,估计还相差甚远。
上海财大如此搞,不过是叶公好龙+欺世盗名而已。
说实在的,我倒挺佩服田院长的:据有的网友讲,尽管田院长像个不着窝的兔子,到处乱跑,但
财大经院楼前飞个苍蝇,田院长都能分出公母。真是神了啊。
这么说就打到一片了。。按说留在国外的人水平不会太次,不然外国高校不会留他们任教。但回国的人也不是一概都是被淘汰的,还是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乐意回去。至于回去之后是堕落了,还是继续念经这取决于环境,也取决于他们自己是否原因坚持原来的原则。

很简单的例子,在国外有一套严格的学术规程,这套东西国内是没有的。是否严格执行国际标准,在国外的答案是“必须”,在国内的答案是“自觉”。所谓国内好的学者或者作者是知道国际标准,并且努力在每一篇论文里都执行。很多人原本是知道规范操作的,毕竟也在外面读过书,在那个环境里呆过都知道“国际标准”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正如您所说的,很多人回来就开始蜕变了,变得和不懂规则,不守规则的人一样无赖了。

我不觉得财大的做法本身是要炒作,只不过很担心这些人回去之后高薪供着,又有着诸多光坏,是否还有心思好好做学术。那天我遇到一个上财到海外短期交流的老师,听说了一些情况。总体上说,上财给予海归人员的待遇是不错的。但人都是要吃饭和过日子的,海归的老师不仅仅关心工资和论文发表,也关心柴米油盐。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归的人也都是混饭吃的,可那些留在海外的人也面临吃饭问题。说到底,知识分子都要吃饭,方法不同而已。大庙能吃斋念佛,小庙也可以。个人追求,个人修为,还有就是个人机遇了。

说到这里我还是很感叹老外对名头和学术的态度,虽然不是人人都那么敬业,但我至今记得一个老师的话(翻译成中文大意如下):“不要叫我某某教授,教授的牌子就是臭狗屎。如果说这个牌子有点用的话,那就是它与我的工资挂钩。除此以外,教授的名号就狗屁不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08:54:15
这更加坚定了我考上财的决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09:16:04
什么狗屁国际化啊,不好好解决中国问题,研究什么世界前沿,有何好处?中国人都这样下去,炫耀啊,折腾吧,经济学必要覆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09:16:41
上财还是很不错的,这样的老师阶层应该很有水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09:21:19
  在我看来,上财、西财和央财的教学改革,实质上是财经类院校的一次集体突围。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模式和速度发展,在5-10年内,财经类院校的学科将可能被资源优势明显、品牌效应更大的的综合类985院校全面超越。而突围成功的表现,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是否建立了一支国际化水平较高、有较强国际对话能力的师资,二是是否建立了国际同行认可的学科建设体系和学术评价标准体系,三是能否在理论经济学研究上争得一席地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09:22:20
lipai 发表于 2010-4-6 00:57
上财有前途啊,建议教育部把上财升格为985,呵呵,身份问题不解决,再厉害都有天花板^_^
不已经是985了么?那个经济学创新平台就是985支撑的,要不哪有那么多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09:24:14
海归海带土鳖,呵呵,看不懂的中国学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09:31:51
不知所措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09:40:02
看好上财 加油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09:40:53
中国金融界的很多人才都从财大毕业或在财大学习过,这里的确可以算是中国金融人才的一大摇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09:43:12
上财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用来骗学生、招生还可以,用来搞学术,甚至上升到企望改变大气候,那是注定要失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0:04:15
ddddddddd       ddddd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0:06:22
培养本土的?不觉的基础太弱了吗?还是空降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0:12:25
作为财大人,看这新闻都觉得惭愧。所谓“海龟”,大部分都只是去国外访问或进修过一年半载而已,有多少真正从国外著名大学博士毕业的?而且就上财的海归博士看,除经院的外有几个真正给本科生上课、开讲座、与本科生交流的?这样的海龟博士再多对我们广大本科生有何帮助?说这些海外引进的“院长”不只是挂名更是笑话。这些海外引进的“院长”中,有的长期居住海外,在国外大学任职,哪有那么多闲工夫理财大的事?而且相隔又这么远,更别奢望他回财大来看几次了。像王能好像当上院长以来只来过一次财大,只是每个月跟金融学院通一次电话而已,恐怕连学院里老师的名字都叫不上几个,显然是有名无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0:13:22
fujo11 发表于 2010-4-6 09:43
上财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用来骗学生、招生还可以,用来搞学术,甚至上升到企望改变大气候,那是注定要失败的。
这个话。。怎么说,我大致同意,改变大气候是很难的。。不过一定要说财大是作秀也不完全是吧。。那么多海归中,还是有一定比例的人想搞好学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0:15:42
shufe080607 发表于 2010-4-6 10:12
作为财大人,看这新闻都觉得惭愧。所谓“海龟”,大部分都只是去国外访问或进修过一年半载而已,有多少真正从国外著名大学博士毕业的?而且就上财的海归博士看,除经院的外有几个真正给本科生上课、开讲座、与本科生交流的?这样的海龟博士再多对我们广大本科生有何帮助?说这些海外引进的“院长”不只是挂名更是笑话。这些海外引进的“院长”中,有的长期居住海外,在国外大学任职,哪有那么多闲工夫理财大的事?而且相隔又这么远,更别奢望他回财大来看几次了。像王能好像当上院长以来只来过一次财大,只是每个月跟金融学院通一次电话而已,恐怕连学院里老师的名字都叫不上几个,显然是有名无实
上海回去那批搞劳动经学的还是出了不少成果。。。至于他们是不是教书,我们就不知道了。毕竟你在上财读书,你最有发言权。。我们只能看论文的成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0:23:18
47# 夸克之一 是的,刚才我忘说了。我觉得只有经院的海归们在田国强领导下干出了应有的成绩,经院从领导到老师的海龟基本都是真正干实事的。田国强是各学院院长里少有的真正关心各种具体事务的,也很关心学生,给本科生上课、开讲座,甚至还去看学生自习,非常好的人。经院海归博士也大多给本科生上课,且科研上也成果很多。总体上,经院的风气很好,像个学校的样子。但这种情况在其它学院就大不相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0:24:49
这种机制,靠海归建设大学,可以参考,不可以盲从。海归也在国外也仅仅是搞学术,没有在国外大学做管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0:27:34
希望上财不仅在引进教师方面做出领先,还要在学校管理上面做到国际水平,那样才能够叫作一个真正的好学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0:33:10
真羡慕财大哦,再战一年哦,值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0:38:07
想好了再动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0:45:18
大规模投资教育比那些动辄十几亿的形象工程更有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0:45:51
大体上比较可行的改革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0:51:13
45# shufe080607

shufe080607 发表于 2010-4-6 10:12
作为财大人,看这新闻都觉得惭愧。所谓“海龟”,大部分都只是去国外访问或进修过一年半载而已,有多少真正从国外著名大学博士毕业的?而且就上财的海归博士看,除经院的外有几个真正给本科生上课、开讲座、与本科生交流的?这样的海龟博士再多对我们广大本科生有何帮助?说这些海外引进的“院长”不只是挂名更是笑话。这些海外引进的“院长”中,有的长期居住海外,在国外大学任职,哪有那么多闲工夫理财大的事?而且相隔又这么远,更别奢望他回财大来看几次了。像王能好像当上院长以来只来过一次财大,只是每个月跟金融学院通一次电话而已,恐怕连学院里老师的名字都叫不上几个,显然是有名无实


This is what I have thought.  I understand the saying: TOO GOOD TO BE TRU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1:07:48
观望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1:12:23
hzj810115 发表于 2010-4-5 13:22
这是一种办法,但为什么不把现有教师送出去培训呢,貌似有炒作嫌疑
财大的本土教师也经常出去做过访问学者啊,机会很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1:14:37
搞经济金融本土的就是不如海归的,当然前提是两者都很努力的前提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内的学术氛围和态度就不如人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1:15:40
真佩服上财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11:20:18
我看时间能够检验这一方式的优劣,作为曾经的财大一员,我预祝母校发展的越来越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