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
662 4
2020-01-04
文/董超      

01


11月22日,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当选。


这一结果,无疑再一次把王坚推向了大众。


如果说,在当选的前一刻,大家对王坚还有所质疑的话,那么从当选的那一刻起,他就将自己的名字,刻进了那些曾经质疑他的人心里。让他们知道,在选择这件事上,真理,真的就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王坚的人生,是开了“挂”的。


30岁,成为心理学教授,31岁成为博导,32岁做系主任。


1999年,身为理想主义者的王坚,放着好好的系主任不干了,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随后做到了该院的副院长。


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了离职,因为他想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云计算。


在2009年,刚刚接触云计算的时候,王坚屡遭打击,公司内部质疑声不断。


有人说:“马总,你不要听王坚在那瞎扯。”


他坚持新架构的每一行代码,都由自己人来写。


然而,最初几年,他主持的云计算项目投入了巨资,却迟迟做不出成绩。


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没有成绩,就会遭来“白眼”。


为要不要继续下去,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马云曾说:“在我的会议上,两个人就差砸杯子、上桌子了。”


幸好有马云。


每年投资10亿,连续投资10年,这是马云对王坚最坚实的支持。


终于,在2013年,飞天首个5000台集群正式上线。


这个时候,大家才慢慢明白,云计算究竟意味着什么。


02

好领导的定义


在新增院士名单刚刚公布的那天,王坚的消息刷了屏。


在众多的网友评论里,有一条让我深有同感。


那条评论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万幸王坚遇到了马云这个伯乐。


在多年前的一次论坛上,同是互联网IT届的大佬表态说:


“云计算,它就是新瓶装旧酒。”


“现在看来,(云计算)还为时过早。可能得过几百年、几千年之后,到阿凡达的那种时候(才行)。”


可是,马云却坚信云计算的未来,给了王坚这个“骗子”无限的信任和研发经费上的支持。


如果当初,连马云都不相信王坚,不认为他是引领改革的人,今天的王坚,不会被刻进历史里,云计算也不会有现如今的突破。


当然,以后还是会出现云计算,可绝不会像现在这样的早。


在一次采访中,王坚这样描述马云:


“感谢不足以表明我对他的尊敬。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会相信他,那我就是那个唯一。”


这句话,或许是对“好领导”最朴实,但最深入的诠释。


03

信任,是领导的第一要务


我们总在说,好领导难找。


好领导确实难找,因为80%的领导,并不具备对员工最基础的信任。


前段时间,我们群里有人吐槽说,感觉自己已经没有在现在这家公司待下去的必要了。


他们前段时间,去谈了一个高校,做校企合作。


沟通过程很愉快,没有丝毫的阻碍。当即,负责校方合作的人,就把一份合作协议打印了出来。他需要带回去给领导审批,签字盖章。


协议拿回去后,他把大概的经过给领导说明,并将协议给领导看。谁知领导看完,第一句话就是“这是学校给的协议吗”。


他一时没听明白领导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不等他开口,领导接着说到:“他们是一个高等院校,怎么协议会这么简单。并且,这份协议用纸,也太随意了,质量太差。”


他这才明白,领导不相信他,认为是他自己随便在网上copy打印了一份协议。


他解释道:“领导,学校给的协议就是这个。这是他们的通用模板。”


可领导依旧不相信,这份协议也就暂时没有签字。他没办法,给学校老师发邮件,谎称自己不小心,把协议打湿了,希望学校再给一份。


学校老师到没什么问题,直接把电子档协议发了过来。和纸质档一模一样。


沟通邮件全程都抄送给了他们领导。领导见状,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默默的把之前那份纸质档协议签了字。


我见过不信任下属的领导,但没见过如此不信任下属的领导。

连这点基础的信任都没有,只是因为自己公司对这方面要求比较严谨,看到一份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协议,就认为下属投机取巧,实在是有损“领导”二字。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已经在“用”了,却还在用“疑”的态度看待一切,这样的领导,不跟也罢。

04

有问题,先是领导的问题

领导不信任下属,已经是管理的大忌。


更严重的是,当下属没做出成绩的时候,领导第一反应是这个员工不行,而不是反思,自己在用人上有没有问题。


可现实是,员工不出成绩,多半是领导自己的问题。


我之前公司,有一个张姓经理。他下面的三个员工,在两年内轮流着换了三波。


每次聊起他的下属,他总在说,某某不行,做不了事,带不出来……


可我们知道,真正不行的,是他自己。他有好几个下属在离职前,都会找我们HR聊。


一般来说,部门员工离职,是不愿意和HR聊心里话的,可那几个或许是真的感到委屈,每次都聊着聊着就哭了。


他们共同的一句话是:张经理每次只是布置任务,却从来没有认真的带过自己。


一有问题,领导批评下来,他都是找借口说自己在忙别的,没时间顾上新人。


可是,那些新人都是刚从学校出来的,不花点心思认真带带,又哪里会出成绩?


可他自己,从未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来,他又找了一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工作做起来丝毫不让人操心。


为此,他还特意跟我们说:“你们看,我就说之前的几个不行吧。你看这个,做事多好啊。”


他说这话,我们都只是默默的附和一声,不作表态。连自己问题都发现不了,或者说发现不了下属长处的人,作为领导真的太失败了。


既然面试通过,那就说明该员工是符合条件的。既然符合,为什么又不出成绩?如果确实能力不行,当初为何又被招了进来?总之,都是领导自己的问题。


05

员工价值,更是领导价值


我们在招聘的时候,很看重一点,就是新进来的人,是不是和现有团队相匹配。


这说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只有发挥出来,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像王坚这样的“千里马”,或许真的缺少像马云这样的“伯乐”。


可在我们平时的用人过程中,员工的好与坏,却是每一个领导都应该注意的问题。


不求每一个人都真的具备慧眼识才的能力,但至少,需懂得如何把自己的兵带好。


领导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什么都跟你说了,还要你做什么?

可这句话对员工也同样适用:我什么都会做了,自己都能当领导,还要你这个领导干什么?


领导有领导价值,员工也有员工价值,只有两者相互渗透,相互成就,才是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需要具备的特性。


领导,需要具备被领导的心态。


站在企业角度来说,选人依然是第一步。选错了人,自然是没办法获得产出。


人选好了,就必须给予足够的信任。信任的深浅度,需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强弱来做相应的匹配。


信任是基础,合理的岗位设置和培养方式,则是“上层建筑”。


该用“砖”就用砖,该用“瓷砖”就用瓷砖。砖承重,瓷砖撑门面。如此,才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所以,不要再抱怨为什么就是找不到一个“好用”的人了。


在抱怨之前,自己是否应该想想,自己是不是一个懂得自省、合格的“伯乐”呢。


-THE END-作者: 董超。

GHR签约作者,HRM,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专注人力资源、组织发展、职业规划。来源丨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1-5 19:58:10
领导是帅,员工要带。戚继光最后被逼的自己练兵,最后几千戚家军横扫倭寇。历史诚不我欺。O(∩_∩)O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7 21:51:43
点赞!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8 08:57:36
谢谢楼主的分享!中国企业的成败都是一个字 ---- 信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8 19:57:4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