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4971 1
2010-04-08

李庆强(DMman 2008-05-07

先说说什么是NLPNLP有时是非线性规划(Non-Liner Programming)或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Linguistic Process)的简称;这里我想讨论的是另一种称谓: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数据挖掘的本质就是采用合适的算法,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含的规律(秘密)。我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般都是解决工程等问题,也就是数学建模;世人有各种思想、行为,又得到了各种不同的结果,我们能否使用数据挖掘的思路为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建模呢?
我们想想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得以成功的前提假设,无非是两个字“模仿”:长得像什么就是什么,各个算法的区别只是这个相似的度量问题(如何定义距离)。在人类的生活中,模仿从咿咿学语的婴儿就开始了;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也总是寻找前人的足迹。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建模似乎是可行的,因为问题的性质满足机器学习的假设。但是,人类是高级的灵长类动物,充满了创新的主意和捉摸不定的变化,统一建模也像把水堆成一座楼那么难。
目前,所谓的NLP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或许这些成就都是社会学家或心理学家取得的,研究方法多为基于观察、统计的定性诠释,而不是定量分析。于是我们就看到或听到了社会上很多类似的培训讲座,他们的宣传口号是“成功能否复制?成功可否经过训练而达成?我们面对各种刺激,心理到底是在如何运作的?NLP祝您走向成功。”——其实无非是一些教条式的讲解,加上些生动的实例罢了,他们的结论聪明人完全能够在人际关系中洞察并成功运用。所以,这些成就并非机器学习的成果,而是来自诸如释迦牟尼般大师的深思。
我想提及的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通过对数据的量化、处理和训练,能否建立人类思维及行为的模型?忘了名字,六七十年代曾有一位计算机大师提出并研究这个领域,可惜他英年早逝没有获得成果。当今现代,不知有没有科学家在研究这个领域?这个领域又有没有实现突破的可能?人类光怪陆离的想法和飘忽不定的行为到底有没有可寻的模式?
动物学家莫里斯在多年对各种动物研究的基础上转上了人类,他发现人类的行为要比预想中容易预测的多: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有98.4%是相似的,那么人类之间又能有多少不同呢?!比如,人们在演讲时的手势常用的(公用的)也只有11种。或许人类真的不是那么不可估计呢!
俗语总云“一念之差”,以前我也总觉得人做的各种选择其实都是偶然性的,诸如本科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我们的选择都是偶然性的,是被特定时期的某些偶然事件强烈影响的。然而,事实上选择的结果也许是必然的(可以通过概率来表达出)。人类面对选择时的激烈思想斗争,或许正是在做一种机器学习可以替代的运算。看看前人的选择和最终的出路,作为训练样本并建立模型;想想自己的处境,代入到模型中进行预测;思考中我们也会进行主变量分析,重视主要矛盾。
“我们也许自以为是堕落红尘的天使,但实际上我们不过是站直了身子的猴子”(莫里斯语),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却又已经注定!“注定”并非在冥冥之中主宰,而是保持着历史行为的惯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9 15:01:44
NLP是个好东东,理解起来不难,如果多在工作生活中练习,你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这句话就是按NLP原则写的,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