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是价值规律的内容。这句话包含两个概念: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显然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意义是不同的。
商品价值量是什么意义呢?
商品价值量指的是商品与货币交换时单位商品交换的货币的多少的“标准值”,也就是价值与价格关系中的价值。价值是一个“标准值”,价格是一个“实际值”。价格(实际值)围绕价值(“标准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价值量=总价值(货币)量/商品总数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什么意义呢?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标准的生产条件下 , 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 ,生产任一个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的总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总数量。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是:
商品价值量=(总价值量/生产商品的总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总价值量/生产商品的总必要劳动时间可以定义为单位必要劳动时间价值。直白点说就是必要劳动时间一小时值多少钱。
单位必要劳动时间价值概念很重要,是连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纽带。可以推测,马克思认为它是一个常量。这样才有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当然,现实世界根本没有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商品价值量,因为商品价值量直接用货币计量了。但是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必要劳动时间价值的关系是存在的。当然,现实中单位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也不一定是常量。一般来说,它是个变量。
现实生活中,商品价值量虽然不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但是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相关。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商品价值量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商品价值量低。
事实上,在每一个成交价格,供给量都等于需求量。所以价值实际就是价格,价值与价格是一回事。不存在供大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或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的事,因为需求量是与价格相关的,不同的价格有不同的需求量,供给量与某一个需求量相等,才能确定某一个价格。供求相等时的价格不就是价值吗?传统观点认为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供求相等,而事实是在任何价格情况下供求都相等——在某一价格,购买量(需求量)总是等于售出量(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