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会计与财务管理论坛 七区 会计与财务管理
1350 4
2010-04-08
企业背景介绍:一个电缆企业,该厂产品比较多估计1000种,在成本核算的时候,先按照实际原材料的成本归集到具体的型号上,然后以原材料为基数,乘以系数1.5,结果就是预估的产品成本,到年底的时候,比较预估产品成本与实际发生成本调整差异。这种核算方式在实际中使得单件产品的总成本高估或低估,而差异由最后一个月的成本承担。这样核算的理由是每个月人工费、动力、燃料等费用都不能在产品归集成本之前出来,所以都是预估。请问该企业如何核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8 20:34:39
每个月人工费、动力、燃料等费用都不能在产品归集成本之前出来?那能否按照历史资料按一定的比列分摊呢?预估是不好的做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8 20:37:29
如果预估成本的话,每个月人工费、动力、燃料等费用实际发生时进待摊费用,年底与预估成本比较,全部冲掉。与预估成本差异的部分按工时或者其他方法分摊进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0 00:45:07
预估一方面是简化计算,另一方面是作为考核依据,但是我搞不明白的是既然有实际成本资料为什么不用实际成本核算,用预估数考核,而要反过来用预估数记账,实际成本考核,还要去调整,这也太麻烦了。差异的分配本人认为在构成重要性下还要在完工产品、在产品中以及销售完工产品、未售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若不构成重要性则一律管理费用很简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16:27:54
首先,偏差时可以接受的
方法本身可以接受,但是1.5是怎么算出来的
利用历史数据算出合适的计提比率,可以减少偏差
如果仍出现很大的偏差,责任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