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换将,组织调整是第一步;刘伟光和他的同事要做的则是另一件疯狂的事情,他们要真正把「云计算」变成金融、零售、政府等传统行业的基础设施。去年 10 月正式成立的新部门计划从头部金融机构入手。通过做好标杆,新金融打算从外围系统深入到核心系统,从增量需求切入存量需求,用产品效率和执行效率,以及创造新的业务价值为核心,迅速建立起一整套生态策略,最终以阿里云新金融的生态取代原有的「IOE」(IBM\\ORACLE\\EMC)生态。
2.以金融机构为例,银行、保险、证券机构为主体的传统金融市场需求高度相似,然而这些需求此前被牢牢掌控在以 IOE 为代表的外国厂商手中,如何让传统金融机构接受自己进入核心系统,是云计算厂商进攻传统行业的真正考验。
3.新金融有双重使命。它既要解决过去潜在的蚂蚁金服和阿里云力量分散的问题;还要在此基础之上打通阿里云和蚂蚁金服的技术产品服务体系,同时成为集团在金融领域,阿里云计算和金融科技集中对外的出口。蚂蚁以提供金融 PaaS 解决方案和金融级技术组件等纵向解决方案见长。比如,SOFA 分布式服务框架,mPaaS 移动开发平台、Oceanbase 分布式数据库。阿里云的金融云部门则偏向于为银行、保险、证券的种传统集中式业务应用提供统一的云化 IT 基础设施支持,是横向的通用底座。
4.
产品层面,当前的新金融产品由阿里云的云基础设施平台和过去蚂蚁金服的分布式架构整体技术平台整合而成,围绕 IaaS+PaaS 服务形成产品形态,具体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移动端开发协同平台;物联网解决方案;金融智能;生物识别、智能风控、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等一系列技术。
组织层面,团队强调扁平垂直。刘伟光将团队分为技术团队和应用团队,前者负责技术开发,后者负责对齐市场需求。
针对市场客户重心的调整更为明显和关键。在团队内部,刘伟光从中挑选出了十余人组成了战略客户部。除战略客户部外,其他中长尾客户仍然按照各大区进行分配拓展。根据业务,新金融提供为公有云、行业云、混合云三种解决方案:
·公有云。公有云能吸引中长尾的中小持牌金融机构全站上云,主打节本增效。
·行业云。行业云是在特许经营范围内的、国家特殊资质的、针对特定客群的一种公有云,它对等保、安全隔离、管控、数据隐私保护都有着非常强的金融级的要求。目前阿里云已经开始在和上交所进行合作,建设行业云。
·混合云。阿里云为大型传统企业和金融机构(主要为战略客户)提供弹性伸缩、高并发计算应用放云服务,金融机构可以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保留核心系统,两者相互补充。
针对头部客户,刘伟光有一套明确的行军路线图:先建立增量价值和信任,然后去用新的方法去撬动核心。超越国际巨头,不能用跟它们相似的方法打败打败他们,要用新的方法去超越。
手段:曾经从商业智能等增量解决方案切入,通过建立信任,创造价值,切入核心系统。拉通集团服务能力是另一个重要的进攻手段。
为了打下核心头部客户,市场份额和收入都不是当前阿里新金融现在的关键词。张晓丹说,现在新金融内部喊出的口号是:建生态、调结构、保增长。
让阿里云新金融把「建生态」放在第一位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势是站在国内的云计算厂商这边的,而一套成熟的生态被内部认定是赢得战争最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