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变化有周期,企业发展有规律。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万事万物,概莫例外。 企业规律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企业发展的规律包括什么?专家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企业发展有四个规律:资本社会化的规律、组织形式股份化的规律、管理专家化的规律和市场国际化的规律。有的认为,企业发展大体应分为:初始创业期、发展扩展期、巩固提高期、战略运营期、文化统治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自己的规律。有的认为,现代企业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萌芽阶段、初期阶段、成熟阶段、脱成熟阶段。每一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采取的不同对策。还有的认为,企业发展基本规律的实质是企业生命活动机能的提高,提高的是企业占有、创造和实现财富的能力,这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具体来说,企业发展的方向有企业的大型化、多样化(企业形式的多样化、经营多角化和全球化、微型企业的多样化、产品的多样化)。企业实现发展的途径还包括四个环节:企业集中化过程、分散化过程、大中小企业并存和企业集团化过程。
李荣融在渝作专题报告时指出:“国有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关键是要认识、把握企业发展规律,用规律来指导实际工作。”而李荣融对企业自身运行规律的诠释是:首先,办企业要有资本,要有出资人,这个出资人不论是自然人、法人还是包括国家在内的虚拟出资人,其愿望都是要通过出资企业获得回报,出资人对企业必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其次,现代企业不可能都由出资人来经营,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不管资产的所有权属于谁,其任务都是要创造价值,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后,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要为各类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国有企业同样要明晰产权、明确权责,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遵循规律是实现科学发展、做大做强企业的利器;是企业以人为本、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保证企业健康长寿、防止企业短命夭折的良方。“十六大”以来,我国坚持改革、调整、创新、提高,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关键的一条就是注重遵循企业发展规律,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提出三年国企脱困,当时全国所有国企一年的总利润只有213亿元,时至2009年,全国国企累计实现利润13392.2亿元,央企累计实现利润9 445.4亿元。43家中国企业入围2009年世界500强,其中24户是央企,只有江苏沙钢是内地唯一民企。这充分说明,只要中国企业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必能作出巨大的贡献、赢得世界认同。
无论什么所有制企业,都需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符合规律它就会不断地发展、成长,而违背规律就必然会破产、垮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万向集团的创始人鲁冠球深得要领,带领集团拼搏30年,一路走向成功和辉煌。他的“有目标,沉住气,悄悄干”9个字成为其企业常青的秘笈。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他们非常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他们凭着这些保持了企业的勃勃生机。但与此相反,一些企业及管理者,违背发展规律,丧失文化活力,竟被市场经济大潮淹没了美好前程。从上世纪80年代的“全国知名厂长”步鑫生,到有着“马承包”美誉的著名改革人物马胜利,再到近几年的“德隆系”掌门唐万里及至今仍官司缠身的顾雏军…… 如今都落得“雨打风吹去”的结局。这些企业之所以衰落,一是决策失误,二是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主要是没有遵循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致。
套用一句名言,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而失败的企业却各有各的不幸。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失败甚至比研究成功更为重要,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日本各大企业非常注重分析失败案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2家大型企业加入了专门研究失败学的日本失败学会。其研究任务包括各大企业法人与学会其他会员共享失败案例分析数据库的信息,每月举行一次研讨会,分析会员本身失败的案例,总结原因,提出对策,杜绝错误重犯。
此外,失败学会还举行年会,分析世界一年来发生的事故和不幸事件,成果发表在会刊《失败年刊》上,有些失败案例还做成软件,用作对大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教育的材料。这实在是个创举,一是有利于人们从失败中获得有益的教训,失败乃成功之母;二是探索失败的规律,有利于预防失败;三是研究总结失败,可以居安思危,提高对危机的防范和应急能力。
作者:《企业文明》编辑部 来源:《企业文明》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