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026 10
2010-04-10
中国的房地产领域,已经形成巨大的泡沫。对于这一点,大家既有目共睹又意见一致,但是在对待泡沫的处理方法和后果上,大家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结起来讲,主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刺破,二是吸收。我的观点是,从有利于社会稳定及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吸收比刺破的好。    为了形象化的说明这一点,我举个例子。我们在个人生活中,时常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出现在身体的个别部位的血泡。有的人为了图省事,直截了当用针把它刺破。但这样的结果,有时候会是非常严重的:比如会出现刺破部位发炎,严重的会因此得了破伤风,结果会危及生命。比较谨慎和科学的医学处理办法是,在服药的情况下,让身体利用自己的功能实现对血泡的自行吸收。
  我认为,处理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方法和后果,也和这类似。如果采取刺破的方法,会形成中国房地产的大幅度贬值,这不仅危害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还会危害中国经济本身。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的运行依靠市场价值空间(有效需求)的存在和扩展。如果中国房地产行业大幅度贬值了,会形成巨大的财产贬值效应和价值链传递危机,进而造成整个经济运行的障碍和经济危机。古人云,投鼠忌器,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采取吸收的方法有啥优越性,似乎就不言自明了。首先,它是一个保持经济运行连续性的方法。在保持中国房地产市场价值空间总量不变或温和上涨的情况下,调整它的结构。这样,它就不会形成整个中国经济运行的价值空间的收缩。中国房地产泡沫,是相对于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而言的,它并没有绝对的泡沫存在。只要中国的经济继续发展,价值空间继续扩大,这些暂时的房地产泡沫,就可能逐渐转变成健康的中国经济躯体的一部分。其次,采取吸收的办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学上有一条经验规律,叫做福利的不可逆性。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从贫转富易适应,从富转贫难适应。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已经适应了目前的经济福利水平。一旦因经济危机造成全社会的福利水平下降,就有可能引起社会动荡,而这种后果,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从前,中国出现多次经济的硬着陆,造成巨大的财富损失和社会不安定。这是不应忘却的教训。再次,采取吸收的方法,完全可以达到减少乃至消除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目的。可以采取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手段,实现温和的改良,让中国的房地产从过热逐渐变温,那些通过中国房地产过热形成的不公平财富积累,也可以通过合法的税收政策,逐渐回归中国社会大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10 13:09:57
其实,就是闻名中外的《经济学家》杂志,也并没有看透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及后果:
较近一期《经济学家》杂志,发表的长篇评论文章称:
       “当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过热的迹象。然而,从全国民房平均涨幅看,中国地产业现在还谈不上“泡沫”。虽然中国房价平均涨幅与人均年收入涨幅的比例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国情特殊,有住房而年收入几乎无变化的农民人数众多,因此与西方国家的可比性较低。此外,中国家庭房屋贷款数额远低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仅占年均可支配收入的35%,加之地产业繁荣主要靠储蓄,而非借贷支持,因而从总体上是比较健康的。
不过,尽管中国尚未出现借贷过多导致的房地产泡沫危机,但北京、上海等城市房价过高,以至普通居民无力购房,却形成了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中国政府已经公开表示,会加盖经济适用房,遏制房价增长过速问题,并已经推出了诸多相关新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0 14:37:47
......同意樓主的說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0 15:01:43
深以为然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0 15:09:54
什么?血泡?那是血泡吗?是 恶性肿瘤呀!是要 手术切除 的 !是要 化疗 的呀!!!你也太 轻描淡写了呀!!!吸收?那是 内科的 保守治疗!要是 恶性肿瘤 你保守治疗 那这个病人 就只有等死了!!!要是 房市按你的 保守治疗 那实体经济 就真成 尸体经济了!那些 房地产 虚拟出来的 巨量货币 将吞噬一切!!!哀鸿遍野 白骨如山!!!要我说 就是 切除!别无他法!!!我们 拭目以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0 15:42:36
办法不错,不知是否能被有关人士采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