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三娘
毛三家离县城只有五十多里路,中间隔了一座山。
毛三家就在山脚下,村头有一条小河。
毛三家的天被不知名的树挤满了,各种鸟叫的烦人。
毛三家很穷,爹早死,娘俩有三亩多地,是山地,种的庄稼都发育不良。
毛三家有许多山芋,长的象毛三,脸上坑坑洼洼的,还有不规则的沟。
毛三想去打工。同村阿狗出去两年,发了。
毛三娘不同意。毛三说;我要娶老婆。
毛三娘不说话了。
天还没亮,毛三扛着蛇皮袋离开了家。袋里有一床补了三回的被子,还有豁了口的饭
缸和一包山芋干。毛三穿的是新布鞋。毛三娘看着毛三出门,吃完饭收拾好就坐在家门口
纳
鞋底,手被扎了好几次。
毛三娘纳了一天鞋底。
天黑了。
“毛三今天没挑水”,毛三娘嘀咕了一句做饭去了。
第二天,毛三娘起了个大早。
毛三娘不想做饭了。可家里养的那头猪却叽叽歪歪得叫。拱得猪盆咣咣当当得响。
“得给猪烫点食。毛三结婚还得用它招待客人呢。”毛三娘嘀咕着。
毛三娘一整天都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没纳完的鞋底,眼却盯着院子里的石碾子发
呆。那碾子是去年毛三在山上打的,还差点被锤子伤了手。毛三平时在家没事也不闲着,
要么
修修猪圈,要么就敲敲那辆架子车。毛三娘的耳朵从来就难清净一会,有时烦得毛三娘直
皱
眉头:“毛三,你就不能歇会。要不去找大毛、二丫他们玩去。让娘清净一会。”每当这
时,毛三就停下手中的活计,闷闷的低着头,坐在猪圈旁看猪睡觉。
“毛三娘,咋两天没见毛三了?”毛三大伯在院门口冲毛三娘喊了一句。毛三娘被吓
了一跳,忙应声:“毛三去他姨家了。昨去的,过些日子才回来。”毛三娘觉得自己的脸
烫
烫的,“该死的毛三,打啥工呢?”毛三娘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家里要有啥事言语一声
,
我叫大毛来搭把手。”“没事,我一个人能行。您忙吧。”“奥。那你忙着。”听着毛三
大
伯远去的声音,毛三娘犯了愁,“这要真碰到力气活该咋办?该死的毛三,你可把娘害苦
了。”
……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村子里有两对小青年结了婚;一对小两口得了个孩子;一户人家过去了一个老人;过
了两个农忙;小河里的水干了一回。毛三家的猪又长了一圈;毛三娘又瘦了一圈,头发白
了
半拉。
起先还有人向毛三娘问起毛三,毛三娘塞塘了几次终究不是回事,后来就说:“他姨
给他找了个活干,暂时不回家了。”再往后就很少有人问了。似乎毛三就是某家的客,过
了
些日子走了也就走了,大家并不觉得有什么变化。只有毛三娘没有一天不惦记着。
农忙多亏毛三大伯家帮忙,要不毛三娘真不知咋办了。
毛三走后一直没消息。
毛三娘空惦记也没法子。一到晚上,毛三娘就想:毛三现在咋样了?自己不会写信就
找个人代写,总该来封信吧?他咋就不知道娘心里惦记呢?外面到底啥样子?这孩子不会
出
事吧?如果只剩下我一个人,往后可怎么活呀?每想到这儿,毛三娘就止不住自己的眼泪
。
她也不想擦。那泪就漫过她沟沟坎坎的脸悠然的滑下来。毛三娘哭的时候,从来都不出声
,
等泪流的差不多了,就擦一把。然后站起来收拾收拾屋子。
平时不爱串门的毛三娘总是喜欢到阿狗家去串门。无非聊一些你家的庄稼地里的草锄
了没有、你家的房子好气派等等。然后就把话题转移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你当初在
外
面有什么难处,外面苦不苦之类的话。刚开始,阿狗还有些莫名其妙,后来渐渐体会了毛
三
娘的用心,就拣好听的说,让毛三娘宽心。毛三娘每次到阿狗家都特别舒心,她仿佛也看
到
毛三风风光光的回到家,掏出一大把的钞票,盖起了比阿狗家还气派的新房子。
不管毛三挣多少钱,毛三娘还是觉得毛三现在能回家就好了,毕竟金窝银窝没有自己
家的土窝好。她就想看看儿子。特别是逢年过节,毛三娘最高兴的就是能忙活半天,然后
看
毛三大口大口的吃饭。傻忽忽的笑。
八月十五,毛三娘被毛三大伯家请去吃饭。毛三爹死后,毛三大伯从来没把毛三家当
外人看。
吃饭时,大毛问了一句毛三现在咋样了,毛三大伯瞪了一眼大毛然后说:“外边的日
子一定比家里好,毛三一定是想等到钱挣的拿不了了才回来,到时候娶个好老婆。好了。
不
说毛三这小子。弟妹吃饭,别凉了。”毛三娘觉得喉咙里堵的慌,又不能扫了大家的兴,
就
笑着说:“毛三这孩子自己能养活自己就行了,我又不指望他啥。他不回家更好,省得我
还
得为他讨媳妇发愁。”
过年的时候,毛三娘是一个人过的。
他觉得还是一个人吃顺心。毛三爹走了多少年,他一直没多想。可今年,他特意给毛
三爹添了一柱香,在饭桌上也多添了一双筷子。边吃毛三娘边嘀咕:“他爹。今年毛三也
不
在家,你多吃点。这些年你在下面受苦了。我没给毛三娶上媳妇,真对不住你……”一顿
饭,毛三娘嘴里一直嘀咕个不停,饭也不知吃了多少。那泪也不停地漫过沟沟坎坎浸到饭
里。
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似乎传不到毛三娘的耳朵里,院子里挂了一串毛三大伯家送来的鞭
炮
一直没点,就那么死沉沉地吊着。门上的对联没沾牢,红纸被风吹地哗哗作响。
毛三娘突然觉得毛三太不孝了,出门忘了娘。毛三娘决定不再想毛三了。
毛三娘点着了鞭炮。
正在觅食的麻雀们被吓了一跳,“唧”的一声窜上了干瘦的树梢。然后都低着头诧异
的瞅着那剥着皮的鞭炮。
毛三娘笑了,象个孩子。
年后又有人问起毛三,毛三娘就说:“儿大不由娘,麻雀翅膀硬了就不回老窝了。”
后来听说毛三娘偷偷地哭,还哭出了声。
后来我离开了那个村子。
不知毛三衣锦还乡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