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12 3
2010-04-11
在云南,我看到很多土地都是红色的,让人忍不住想起“赤日炎炎似火烧”的诗句。

  

  




  


  图02(下图):红土地

  




  

  图03(下图):这是我在车里拍摄的照片,我们的越野车沿着这样的山路向山上开。

  

  




  


  图 04(下图):往上走,道路狭窄而崎岖。

  




  

  图05(下图):这个大水窖已经挖了20多天。

  




  

  图06(下图):土质非常坚硬,我费好大力气才挖了一点点。

  




  

  图07(下图):终于到了三岔角村,下图为村子一角。

  




  

  

  图 08(下图):三岔角村一角,都是用泥建的房子。

  




  

  图09(下图):山上的居民住得相对分散一些

  




  

  图10(下图):一个老房子

  




  

  图11(下图):我们到的这家修有水窖,主人热情地招呼村官小简和我们几个

  




  

  图12(下图):拉水车。

  




  

  图13(下图):我旁边的水管一直通到那位村民家里

  




  

  图14(下图):水窖。这个水窖不是常规的水窖,不是用模板建造的。

  




  

  图15(下图):我们说话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手上伤痕累累的,忍不住感动。

  




  

  图16(下图):三岔角村老村长拉水回来。

  




  

  图17(下图):水比较混浊,澄清后才能喝。

  




  

  图18(下图):计算建造水窖的成本。

  




  

  图19(下图):看到村子里唯一从山上引水的水管,但每天只能接3桶水,由于上面没有集水、储水的设施,水源很容易枯竭。

  




  图20(下图):三岔角及周边多个村子,都是从照片中的这个小水塘取的水,虽然距离较远,但如果没有这个小水坝,这些村子里的人,只能到10公里外去取水!这个小水坝是上个世纪50年代建造的!这个水塘的建造,充分利用地形而建,成本应该非常低廉,但它很好地发挥了集水、储水的功能。

  




  

  图21(下图):给猴街小学的孩子们捐赠的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11 08:11:32
破败的村落,干涸的大地,朴实的农民,突然想起“中国民族历来是多灾多难的”,面对灾难,相信会好起来的。每个人都节约一点,每个人都环保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1 23:23:37
时寒冰的博客“云南抗旱救灾感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2 00:15:01
水乡干旱了,看过去和黄土高原没啥区别,所以我相信了以前黄土高原是绿草和大树的天堂的传言.我在原先总是很难想象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