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高考,拒了交大的保送土木专业,拒了西工大的保送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自己考了交大的金融学,开始混金融,大学四年混吃混喝,除了英文之外,别无所长,目前最后悔的就是把数学丢了,弄得现在心里很怯,看见那帮CFA和金融工程的哥们就有点腿肚子打颤,到不是害怕这帮家伙的水平,实在是人家嘴里的专业名词俺不是太懂。
大学毕业之后找工作,投了一家家电制造业作销售,人家HR一眼看上我,自己傻乎乎的就签了,准备去卖电饭锅,后来有天在宿舍睡觉,自己的系主任打电话说推荐了我去一家股份制银行,我迷迷糊糊的就去了,结果就被人家的人事部老总一眼看中,豪言与上家家电制造业的违约金他们出,我也被忽悠的有点热血沸腾,义无反顾的违约了,支付了2000块违约金,至今也没见这家银行报销,至此,我学会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道理——永远不要相信谁的陈诺,除非它变成现实。
这种求职经历明显误导了我的心理感受,我误认为自己是个有潜力的人才,我来这里是可以为这家银行作出贡献的,结果被扔在柜台上作柜员,每天迎来送往的数钱,新人备受欺负,自己又不知深浅的告知我这些同事自己是一流名校毕业的,并且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还真真假假的说了很多自己学校十分好混的笑话,结果这更激发了这些中专毕业的同事的阴暗心理——妈的,一流名校都这么好混,老子为什么都没混上?!结果自己被这帮同事冷嘲热讽的,天天备受打击。至此,我学会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2个道理——永远不要先亮自己的底牌,就算要亮,也应该一丝一丝的亮。
被这些同事用很多手段欺负,大部分都是抬不到桌面上来说的事情,诸如一个客户来存一苹果箱子装的零钱,其他柜员都推给我来数,我整整数了一天,结果还被主管痛斥为“一流名校的毕业生连个钱都数不好?!”,这下可好,每周测试我的数钱技能,每次不过关就罚款100块,我每次都比上次有一点进步,但每次都过不了,原因很简单,如果我这次过关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想出其他的办法来收拾我,当然,如果每次你都没进步,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就这么装着虚心接受,自己虽然经常吃暗亏,但好歹没上当,没有傻乎乎的鼓起勇气去好好数钱,来证明自己虽然名校毕业但数钱照样行!就这样,生活又恢复了平静,我学会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3个道理——做事的核心是做人,既然做人就一定要端正态度,世上万物说到底,你可以能力有问题,但态度一定要没问题。
我知道,我来金融圈不是为了数钱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在这个岗位上尽心尽力,当然装作很勤奋还是不可避免的,跟我一起来的一个毕业生因为家里有很深厚的背景,在柜员岗位上干了不到1个月就荣升了,我的心态十分的平和,因为很多事情你以为是个人和个人的竞争,但是虽然大家都是毕业生,但是其实起点是不同的,人家老爸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你们之间的竞争格局,因此,我学会了第4个道理,人和人的竞争本质上是与一个人所能调动的所有社会资源的竞争,既然如此,功夫在诗外,何必介怀得得失失呢?
经过若干个月的装孙子,期间有被同事骂的狗血喷头过,有替别人背黑锅到郁闷不已过,有自己小学同学来存钱,自己在里面微笑服务,而引发彼此的感慨万千过,有被垃圾客户投诉几乎下岗过,我的职业生涯的第一课就是这么残酷,但是,既然你有幸从细胞变成了人进而参与了职场这个游戏,那么,你就应该玩好它。职业生涯的第5的道理就是——游戏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有规则但是有时可以不遵守规则,有公平但是大多数时间不要追求公平,每个人都是在演戏,你要尽力演好自己。
经过了基层岗位的锻炼,你开始被转岗作其他的,这时候你的经理会假惺惺的来问你“你想作什么岗位啊?我们会按照你的意愿和公司培养方向来培养你”,我心理明白,你的意愿基本是被忽略不计的,或者说,如果你恰好意愿和公司能给予你的岗位相互吻合,那么公司会很愿意给你这个岗位来干,然后用眼前的繁重工作,低工资跟所谓的高成长高发展空间相组合来给你画饼,这很像小弟我现在经常卖的期权组合,生活就是这样,有得有失,基本上失的都是眼前的,得的都是未知的,所以说,你唯一拥有的变量就是命运和时间。
说句实话,商业银行的技术含量说深可以说深不可测,说浅可以说浅如河滩,关键是你怎么看待你到底要学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无论你多能个企业大了,大的企业就不会十分有效率,这点是肯定的,所以说会有很多部门很多岗位都提供着不错的薪水,所以说,你别傻乎乎的非XX岗不做,生活没有任何事情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任何东西都是量变引发质变,所以说,在目前这个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里,你不要选择那些量变积累过长的职业就好了,以免还没引发质变的时候你就OVER了,但是也别一窝蜂扎在一个专业里,薪水的起点差不多的情况下,增长的速度取决于职业的专业程度,薪水的极限取决于职业的广度。我个人比较建议先作一些专一点的岗位,及早跨越最初期的积累,因为最初期基层岗位的积累可能短则2年,长则15年,很多人如果初期基层岗位脱颖而出的速度太慢,很可能影响最终的高度,中层岗位的积累期我建议反而应该长一点,6年左右比较合适。
我从基层到从事中层管理花了4年的时间,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合适的,我所说的中层管理不是名片上的头衔,这年头名片上的门道太多了,外资银行但凡敢出来见人的都是VP头衔了,我说的中层是真正report给高层的那种,手底下不见得要多少人,但是一定是肩负着企业某个或某些部门的运作的,当你什么时候开始发觉自己又害怕老板不满意,有害怕员工造反的时候,那你就真正是个中层了。
回顾自己03到06这4年的职业历程,忽然明白一件事,换位思考是永远不会存在的,我是基层员工的时候,我不会也不可能了解高层在想什么,当我不从事基层工作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对基层也不了解了,所以说,屁股决定脑袋是十分正确的真理,谁也不能免俗。
这几年我经历了很多的谎言与背叛,虚伪和坚持,这些其实都是人性中某一闪光的瞬间,你不能以为某个人某一瞬间的表现来判定这个人是什么人,其实,我现在根本不在乎别人是什么人,我只在乎他在我们的合作或者竞争中最大的底牌或者变化是什么。
至于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我觉得这些都是人与人拉近距离的措施,称之为“术”,你必须懂这些,并且精于此道,但沉迷就不必了,术业专攻,必不成大器。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