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财务认证培训,很多读者向我们反映市场鱼龙混杂,家家都说自己的好,颇让人感觉“乱花渐欲迷人眼”,于是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培训就成为困扰读者的两大难题,为此记者近日走访了一些业内人士,请他们为大家指点一二。
四点衡量证书含金量
北京东亚国际技术培训中心执行院长李世昌介绍说,能够拿到国际通行的证书,自然含金量最高,目前能够得到世界范围内承认的证书必须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四统一 即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卷,最后学员取得全球统一的证书。学员在一个国家注册后,可根据需要在另一个国家继续参加考试,即在全球各个授权考点中可选择、更换适合自己的考试中心,获取证书。
国际化标准 很多培训机构自己培训,自己命题考试,自然缺乏公信力。含金量高的培训认证基本都是采纳国际化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通用性,浅显一点说,就像通用货币一样。
由行业公会组织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琅琅上口的财务认证,比如ACCA、CIMA等都是由国际行业公会组织的,这可以说也是权威性的一个评判标准。首先世界各地的培训机构所使用的老师都要经过行业公会的批准;其次行业公会都有非常成熟的质量控制程序,从对学员入学资格的审查,到检查老师的备课内容等,让“教学质量控制”这个最受学员关心同时也是最难用实物衡量的问题得以解决;最后行业公会紧跟行业发展,随时对教材做出调整,比如ACCA的教材是一年一小变,四年一大变,有时候甚至为了修订教材而推迟发行时间,因此学员有时候迟迟拿不到教材也不要担心。
500强会员 世界500强企业一般都是知名国际财务认证的雇主合作会员,因此会有大量的毕业生在500强企业中工作,选择认证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是否在宣传中被提及。
通过率看自身经历
国际财务认证进入中国,多采用分级考试的方式,通过初级可能不成问题,但越往上走越感觉艰难。从事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培训的资深讲师谢先生认为,拿CFA为例,在全球的认证通过率在20%左右,但在中国比例较低。因为该项考试要求证书持有人建立广泛严格的金融知识体系,掌握金融投资行业各领域的核心理论与实践知识,因此为了拿到证书而突击学习,显然效果有限,自己必须具备多年的行业从业经验。很多人常常把认证当成是高薪高职的敲门砖,其不知你掌握了金融、管理、投资等多领域知识才比较容易获得证书,这更像是对现实工作的补充而不是跳槽。
特别推荐
特许公认会计师 (ACCA)
由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主办,英国立法许可ACCA会员从事审计、投资顾问和破产执行的工作。北京举办ACCA培训班的主要有:国家审计署干部培训中心、东亚国际技术培训中心等等。分三个阶段,每年6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考试。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由美国投资管理研究协会(AIMR)设立的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已成为衡量金融分析师能力和操守的国际通行标准。CFA资格考试分三级,分别测试考生对投资工具、资产评估和投资组合管理等学习内容的掌握。每年6月初和12月初考试。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或ICMA)
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创立的专业资格认证,CMA证书持有者主要是世界各大公司及金融机构的财务主管、财务长、CFO、CEO、成本核算师、理财师、企业管理人员。CMA国内考试由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每年有多次考试。
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
由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推出,侧重于面向未来,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等,其使用者多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CIMA认证分“基础”、“管理”、“策略”、“资格申请”四阶段,每年5月和11月举行两次。
北美保险精算师(SOA)
基本职能是计算保险费率,评估公司每年的责任准备金,协助政府监督保险公司,担负着对政府、保险公司和保户三方面的重责。北美精算学会在国际上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考试采取学分制,分ASA(准精算师)与FSA(正精算师)两个等级,每年5月、11月进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都开办了保险精算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