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97 0
2010-04-15
2010年04月15日 11:01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现代化过程也是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过程。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政府要加大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中国存在一个中等收入群体,这是不言而喻的。这个群体有多大的规模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这个群体的标准加以确定。中等收入群体,顾名思义,是指其收入水平处于整个社会全体社会成员收入分布中间的人群。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群体的收入上下限要如何界定。从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看,收入上下限应该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个群体的收入下限,应该等于全社会成员的平均收入,而上限则高出平均收入两倍。
  以 2009年为例,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0700元,此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限,其上限则为32100元。由此计算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大约为30%。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即使按照相同的划分标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还是大大偏低,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期,瑞典的这一比重超过了 60%。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存在着较高的收入分配的不均等,以及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据推算,在2009年,收入低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人群比例高达62%。这部分低收入人群主要在农村,占农村总人口的85%左右。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现在的居民收入分布结构,类似于一个宽底座的金字塔,与“橄榄型”收入分布相差甚远。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中等收入阶层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些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也是其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过程。相比而言,一些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较低的国家总是经历更多的挫折和社会动荡,其发展的道路会更加艰难。
  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按照上述标准划分出来的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并没有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全社会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收入分配状况没有得到改善,绝大多数农村居民一直处于相对的低收入状态。同时,由于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低于平均增长速度,在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低收入人群的比重会随之增加;加上近几年资产价格的暴涨,产生了部分暴富人群,出现了相对意义上的两极分化问题。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
  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第一是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在现有的收入分配格局中,如果经济增长仍然是更有利于富人收入增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政府需要加大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力度。政府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之一是防范社会的两极分化,特别是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的方式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第二是加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从而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从现有居民收入分布来看,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路径是低收入群体不断升级,上升为中等收入群体,这种升级的基础是其收入增长超过平均增长速度。如前所述,低收入群体主要为农民,而提高农民收入的最有效办法是实现农村劳动力的两个转移: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第三是发展教育,包括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国际经验表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是与教育的普及,特别是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分不开的。对于一个绝大多数劳动力只是完成了义务教育的国家来说,试图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例是不可想象的。(李实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