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4-19 21:27:19
价值量不是生产力,但资本主义或者说市场经济追求的就是这个,而把价值量说成生产力,把价值总量称为生产总值,是在为资本主义或者说市场经济遮丑。

以美国来说,其生产能力和科技学技术无疑是世界上顶尖的。但美国确出现的列昂惕夫驳论:
美国出口商品/劳动力  小于 美国进口商品/劳动力

难道说美国是劳动密集型国家?显然问题出在资本那里,显然资本压根就不是生产涵数,与机器无关,机器代表的才是生产率。



当然,价值量兑现的就是劳动量,汇率就是劳动力交换的比例,当然 世界经济一体,在这个一体化的经济中,谁控制着更多的劳动力,谁能交换更多的劳动力,当然它的经济力量是最强大的。
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应该脱离这种游戏规则,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又实际了普遍的国民教育,当然们砸烂这种游戏规律,中国的力量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任何国家或资本都不能用货币来调动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最多又有普遍国民教育的国家从长期来说将是最强大的。

而现在与其它各种玩这种GDP游戏,那是在愚民,实际上中国大量的劳动力,无论是廉价劳动力还是科技人员,被人大量抽用,转化成了别人的国力。


而汇率代表的只是劳动力交换的比例,生产能力是决定交换比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真正制造和设计机器的就几十万不到的人口。99%的人口都不懂技术,对于这99%的人口来说,中国要十几个人的劳动去交换别人一个人的劳动,同样的工种或者服务及产出,别人一个人的劳动就相当于中国几十个人劳动的工资。而美国的技术人员确有超过来三分之一的来自中国,皇汉人种实际上是被欧罗巴人种愚弄了。


实际上中国的民族已经变成了下贱的种族了。多数蠢猪一样的中国人还自以为发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0 18:35:24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20:59:41
马克思也做过股票买卖吗?的确,马克思做过股票买卖。可能令人们更加意想不到的是,马克思做股票买卖的水平很高,基本上是只赚不赔。
   马克思做股票买卖是在1864年。这一年的5月9日,马克思的老朋友威廉·沃尔夫去世,他在遗嘱中决定将自己一生辛苦积累下来的财产的大部分(约600英镑)留给马克思。马克思对朋友的无私帮助十分感激。马克思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就是献给威廉·沃尔夫的。马克思也正是用这笔钱做了一段时间的股票买卖。
1864年正是英国股票投机高涨的时期。马克思凭借其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极好机会。为了能从股市上赚点钱,马克思便写信给恩格斯,催促他尽快办理沃尔夫的遗产移交手续。他在信中说:“假如我在最近十天内有钱的话,我就可以在这里的交易所赚许多钱,现在在伦敦又到了可以靠机智和少量的资金赚钱的时候了。”恩格斯十分理解马克思,以最快的速度办妥了遗产移交手续,并把钱汇给马克思。
关于后来做股票买卖的情况,马克思在致舅父的信中谈到一些。他在信中说:“医生不许我从事紧张的和长时间的脑力劳动,所以我——这会使你大吃一惊——就做起投机生意来了。一部分是做美国国家有息证券的投机,但主要是做英国的股票投机。英国股票今年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地增加起来(这是些五花八门的股份企业,它们扩充到不可思议的规模,然后又纷纷倒台)。我用这个办法赚了400多英镑,而现在,当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又给投机活动大开方便之门的时候,我又开始搞起来了。搞这种事情占去的时间不多,而且只要冒一点风险就可以从自己的对手那里把钱夺过来。”
     从马克思的信中可以看到,马克思用他的经济学知识做股票买卖,就像大手笔做小文章一样得心应手。只可惜他的资金太少,不能长期地将一部分钱用来做股票生意,再加上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于1864年9月成立,革命活动占去了他的全部精力,马克思的股票生意就在当年结束了。
    现在的年轻人不如当年的同志们了解马克思先生。马克思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共产党宣言》的庄严、深刻、伟大的声音还在世界的上空回荡。但革命导师的人生也并不是简单划一的。他做过股票买卖,这个惊人的事实并不惊人,不过是马克思的人生策略而已。革命导师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不完全水火不相容。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这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08:54:19
3302738 发表于 2010-4-22 20:59
马克思也做过股票买卖吗?的确,马克思做过股票买卖。可能令人们更加意想不到的是,马克思做股票买卖的水平很高,基本上是只赚不赔。
   马克思做股票买卖是在1864年。这一年的5月9日,马克思的老朋友威廉·沃尔夫去世,他在遗嘱中决定将自己一生辛苦积累下来的财产的大部分(约600英镑)留给马克思。马克思对朋友的无私帮助十分感激。马克思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就是献给威廉·沃尔夫的。马克思也正是用这笔钱做了一段时间的股票买卖。
1864年正是英国股票投机高涨的时期。马克思凭借其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极好机会。为了能从股市上赚点钱,马克思便写信给恩格斯,催促他尽快办理沃尔夫的遗产移交手续。他在信中说:“假如我在最近十天内有钱的话,我就可以在这里的交易所赚许多钱,现在在伦敦又到了可以靠机智和少量的资金赚钱的时候了。”恩格斯十分理解马克思,以最快的速度办妥了遗产移交手续,并把钱汇给马克思。
关于后来做股票买卖的情况,马克思在致舅父的信中谈到一些。他在信中说:“医生不许我从事紧张的和长时间的脑力劳动,所以我——这会使你大吃一惊——就做起投机生意来了。一部分是做美国国家有息证券的投机,但主要是做英国的股票投机。英国股票今年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地增加起来(这是些五花八门的股份企业,它们扩充到不可思议的规模,然后又纷纷倒台)。我用这个办法赚了400多英镑,而现在,当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又给投机活动大开方便之门的时候,我又开始搞起来了。搞这种事情占去的时间不多,而且只要冒一点风险就可以从自己的对手那里把钱夺过来。”
     从马克思的信中可以看到,马克思用他的经济学知识做股票买卖,就像大手笔做小文章一样得心应手。只可惜他的资金太少,不能长期地将一部分钱用来做股票生意,再加上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于1864年9月成立,革命活动占去了他的全部精力,马克思的股票生意就在当年结束了。
    现在的年轻人不如当年的同志们了解马克思先生。马克思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共产党宣言》的庄严、深刻、伟大的声音还在世界的上空回荡。但革命导师的人生也并不是简单划一的。他做过股票买卖,这个惊人的事实并不惊人,不过是马克思的人生策略而已。革命导师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不完全水火不相容。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这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不会吧”?马克思怎么能够当剥削者呢?这正是他极力反对的嘛!难道是说一套做一套?这几封信建议在全集中删除。以保持马的为无产阶级代言人的光辉形象。——他再加一把劲,岂不成了吸无产阶血的资本家?——虽然已经小吸了一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09:35:27
干吗要删了?除了你这样心怀鬼胎的人,随时准备刻画历史的人,才会提这种建议。社会主义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的领导人参与者也不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0:24:51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4-23 09:35
干吗要删了?除了你这样心怀鬼胎的人,随时准备刻画历史的人,才会提这种建议。社会主义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的领导人参与者也不是。
呵呵,政治需要嘛。——这事还少么?——官庄叫王庄的先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0:40:36
你真是无知的可以,连王庄和官庄都分不清吗?王庄乃皇室所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0:44:17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4-23 10:40
你真是无知的可以,连王庄和官庄都分不清吗?王庄乃皇室所有。
是不是无知看下这一段:
另外举个例子,清朝的时候有一种王庄,其收益是归贵族王公的,但是王公根本不知道他的这些财产在哪,事实上的所有者乃是各地的所谓庄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101&page=5&from^^uid=1630845

下回想说什么,把功课做足了再说。谁也不是天生什么都知道。不知道楞装知道的不好——大大地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2:01:33
知道一半便把它当成全部也是大大的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2:04:38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4-23 12:01
知道一半便把它当成全部也是大大的不好。
说得不错。可惜那是你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2:14:28
不用可惜,我有自知之明,暂时不会学您把一半当全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2:21:16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4-23 12:14
不用可惜,我有自知之明,暂时不会学您把一半当全部。
我是不是把一半当全部我不知道。不过至少我不会把明代的弄到清代来。而即使我弄来也无所谓——我可没有自己我标榜是研究历史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3:58:28
圈地与田庄
  清军入关,即行圈地,既是抢占明朝的官田,又是以暴力掠夺汉族农民的土地。清军刚入关,清朝政府为为吸引满人入关,即在近京府县之圈占土地。1645年(顺治二年)正式颁行圈地令,将所圈占的土地分给东来的八旗将士。为了多占土地,把汉人赶出老家,迁往外地。八旗内部,为了瓜分好地,也产生了矛盾,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统治阶级上层出现了激烈的斗争。辅政大臣鳌拜是镶黄旗人,以该旗圈地土质不好,要求调换。他的理由是八旗各有序列,各占一定方位,即八旗分左右两翼,其左翼,镶黄旗方位在北,正白旗、镶白旗在东、天兰旗在南,右翼是正黄旗在北,两红旗在西,镶兰旗在南。他说镶黄旗没有占在它应有的方位上,要求同占在那个方位的正白旗调换。他的要求是无理的。另一辅政大臣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代表正白旗的利益,极力反对,终因敌不过鳌拜的势力而失败。鳌拜搞圈换,造成土地"抛荒不耕,荒凉极目"的情景(王先谦《东华录》康熙朝卷6),在圈在范围内的农民又一次遭到圈占的迫害。
  满洲圈占以后,起初分给八旗贵族、军官及兵丁。贵族、军官用包衣耕种,包衣是俘虏、买卖、投充来的家内奴隶,因此这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是一种倒退的现象。引起了包衣的反抗,使之不能维持。于是清朝政府改变它的经营方式,组织农庄。庄分大庄(地420-720亩)、半庄(地240-360亩),近情况拨给八旗王、公、宗室,由内务府统一管理,将所收地租分给王公宗室。官庄采用租佃出租给农民,改变过去以包衣为主要劳动力的经营办法。官庄设庄头,直接管理农民,征收地租。庄头是二地主,是恶霸,《红楼梦》里写乌庄头,就是这种二地主的艺术形象,它写的乌庄头交租,基本上反映了官庄的经营方式。官庄上的农民承受了严重的剥削,进行反抗斗争。不许庄主、庄头"增租夺佃",并最终迫使庄主承认了这一要求。
  清朝的官庄,不同于西方的庄园,它是租佃制,而不是农奴制也不同于唐宋的地主庄田。它是官庄,由政府直接经营;唐宋庄田是私田,由私人地主(有的具有官僚贵族身份)直接管业。也不同于明代的皇庄、王庄,它们虽同是官庄,但明代皇庄、王庄分别管业,各自直接收益,王庄地租也不需经过皇室宦官衙门的分发,不似清朝的由内务府统一管理。清代的官庄,是这个时期特有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
  (2)井田:
  清初圈地时八旗兵丁也分占少量官田,但旗人不习惯农业生产,加上时间长了人口增多,生活困难,就私自典卖旗地,更使生活无着。雍正皇帝想解决无业无靠的旗人生活问题,试行儒家所宣扬的井田制。1724年(雍正二年),拨出直隶新城、固安等县官地二百四十顷,挑选无业旗丁一百户(其中满人五十户,蒙古人十户,汉军四十户),每丁授田一百亩,为私田,八旗共管一百亩公田。公田收成归政府,作为租赋。政府给每丁五十两银子,筹办牛种农具和口粮。公田、私田外多余的土地,建立庐舍村庄(《清朝通典》卷2《官主》)。井田制是儒家的理想,也是幻想,根本行不通。雍正实行不久,旗民就相继逃亡,无法维持。乾隆皇帝继位,于1736年(乾隆元年)改井田户为屯户,于所在州县按亩纳粮,宣告了雍正井田法的失败。自孟子讲井田制以后,二千多年间,议论井田者屡见不鲜,迄末有实行者,雍正还是唯一的一人。雍正的失败是势所必然,因为井日制有平均占有和使用土地的意思,这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地主阶级只会把它当作美谈,作为欺骗农民的舆论,而绝对不可能去认真实行。

以上为郑天挺文,自己看看扫扫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3:59:39
圈地与田庄
  清军入关,即行圈地,既是抢占明朝的官田,又是以暴力掠夺汉族农民的土地。清军刚入关,清朝政府为为吸引满人入关,即在近京府县之圈占土地。1645年(顺治二年)正式颁行圈地令,将所圈占的土地分给东来的八旗将士。为了多占土地,把汉人赶出老家,迁往外地。八旗内部,为了瓜分好地,也产生了矛盾,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统治阶级上层出现了激烈的斗争。辅政大臣鳌拜是镶黄旗人,以该旗圈地土质不好,要求调换。他的理由是八旗各有序列,各占一定方位,即八旗分左右两翼,其左翼,镶黄旗方位在北,正白旗、镶白旗在东、天兰旗在南,右翼是正黄旗在北,两红旗在西,镶兰旗在南。他说镶黄旗没有占在它应有的方位上,要求同占在那个方位的正白旗调换。他的要求是无理的。另一辅政大臣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代表正白旗的利益,极力反对,终因敌不过鳌拜的势力而失败。鳌拜搞圈换,造成土地"抛荒不耕,荒凉极目"的情景(王先谦《东华录》康熙朝卷6),在圈在范围内的农民又一次遭到圈占的迫害。
  满洲圈占以后,起初分给八旗贵族、军官及兵丁。贵族、军官用包衣耕种,包衣是俘虏、买卖、投充来的家内奴隶,因此这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是一种倒退的现象。引起了包衣的反抗,使之不能维持。于是清朝政府改变它的经营方式,组织农庄。庄分大庄(地420-720亩)、半庄(地240-360亩),近情况拨给八旗王、公、宗室,由内务府统一管理,将所收地租分给王公宗室。官庄采用租佃出租给农民,改变过去以包衣为主要劳动力的经营办法。官庄设庄头,直接管理农民,征收地租。庄头是二地主,是恶霸,《红楼梦》里写乌庄头,就是这种二地主的艺术形象,它写的乌庄头交租,基本上反映了官庄的经营方式。官庄上的农民承受了严重的剥削,进行反抗斗争。不许庄主、庄头"增租夺佃",并最终迫使庄主承认了这一要求。
  清朝的官庄,不同于西方的庄园,它是租佃制,而不是农奴制也不同于唐宋的地主庄田。它是官庄,由政-府直接经营;唐宋庄田是私田,由私人地主(有的具有官僚贵族身份)直接管业。也不同于明代的皇庄、王庄,它们虽同是官庄,但明代皇庄、王庄分别管业,各自直接收益,王庄地租也不需经过皇室宦官衙门的分发,不似清朝的由内务府统一管理。清代的官庄,是这个时期特有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
  (2)井田:
  清初圈地时八旗兵丁也分占少量官田,但旗人不习惯农业生产,加上时间长了人口增多,生活困难,就私自典卖旗地,更使生活无着。雍正皇帝想解决无业无靠的旗人生活问题,试行儒家所宣扬的井田制。1724年(雍正二年),拨出直隶新城、固安等县官地二百四十顷,挑选无业旗丁一百户(其中满人五十户,蒙古人十户,汉军四十户),每丁授田一百亩,为私田,八旗共管一百亩公田。公田收成归政 -府,作为租赋。政府给每丁五十两银子,筹办牛种农具和口粮。公田、私田外多余的土地,建立庐舍村庄(《清朝通典》卷2《官主》)。井田制是儒家的理想,也是幻想,根本行不通。雍正实行不久,旗民就相继逃亡,无法维持。乾隆皇帝继位,于1736年(乾隆元年)改井田户为屯户,于所在州县按亩纳粮,宣告了雍正井田法的失败。自孟子讲井田制以后,二千多年间,议论井田者屡见不鲜,迄末有实行者,雍正还是唯一的一人。雍正的失败是势所必然,因为井日制有平均占有和使用土地的意思,这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地主阶级只会把它当作美谈,作为欺骗农民的舆论,而绝对不可能去认真实行。
以上为郑天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4:03:18
圈地与田庄
  清军入关,即行圈地,既是抢占明朝的官田,又是以暴力掠夺汉族农民的土地。清军刚入关,清朝政哦府为为吸引满人入关,即在近京府县之圈占土地。1645年(顺治二年)正式颁行圈地令,将所圈占的土地分给东来的八旗将士。为了多占土地,把汉人赶出老家,迁往外地。八旗内部,为了瓜分好地,也产生了矛盾,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统治阶级上层出现了激烈的斗争。辅政大臣鳌拜是镶黄旗人,以该旗圈地土质不好,要求调换。他的理由是八旗各有序列,各占一定方位,即八旗分左右两翼,其左翼,镶黄旗方位在北,正白旗、镶白旗在东、天兰旗在南,右翼是正黄旗在北,两红旗在西,镶兰旗在南。他说镶黄旗没有占在它应有的方位上,要求同占在那个方位的正白旗调换。他的要求是无理的。另一辅政大臣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代表正白旗的利益,极力反对,终因敌不过鳌拜的势力而失败。鳌拜搞圈换,造成土地"抛荒不耕,荒凉极目"的情景(王先谦《东华录》康熙朝卷6),在圈在范围内的农民又一次遭到圈占的迫害。
  满洲圈占以后,起初分给八旗贵族、军官及兵丁。贵族、军官用包衣耕种,包衣是俘虏、买卖、投充来的家内奴隶,因此这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是一种倒退的现象。引起了包衣的反抗,使之不能维持。于是清朝政99府改变它的经营方式,组织农庄。庄分大庄(地420-720亩)、半庄(地240-360亩),近情况拨给八旗王、公、宗室,由内务府统一管理,将所收地租分给王公宗室。官庄采用租佃出租给农民,改变过去以包衣为主要劳动力的经营办法。官庄设庄头,直接管理农民,征收地租。庄头是二地主,是恶霸,《红楼梦》里写乌庄头,就是这种二地主的艺术形象,它写的乌庄头交租,基本上反映了官庄的经营方式。官庄上的农民承受了严重的剥削,进行反抗斗争。不许庄主、庄头"增租夺佃",并最终迫使庄主承认了这一要求。
  清朝的官庄,不同于西方的庄园,它是租佃制,而不是农奴制也不同于唐宋的地主庄田。它是官庄,由政府直接经营;唐宋庄田是私田,由私人地主(有的具有官僚贵族身份)直接管业。也不同于明代的皇庄、王庄,它们虽同是官庄,但明代皇庄、王庄分别管业,各自直接收益,王庄地租也不需经过皇室宦官衙门的分发,不似清朝的由内务府统一管理。清代的官庄,是这个时期特有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
  (2)井田:
  清初圈地时八旗兵丁也分占少量官田,但旗人不习惯农业生产,加上时间长了人口增多,生活困难,就私自典卖旗地,更使生活无着。雍正皇帝想解决无业无靠的旗人生活问题,试行儒家所宣扬的井田制。1724年(雍正二年),拨出直隶新城、固安等县官地二百四十顷,挑选无业旗丁一百户(其中满人五十户,蒙古人十户,汉军四十户),每丁授田一百亩,为私田,八旗共管一百亩公田。公田收成归政55府,作为租赋。政府给每丁五十两银子,筹办牛种农具和口粮。公田、私田外多余的土地,建立庐舍村庄(《清朝通典》卷2《官主》)。井田制是儒家的理想,也是幻想,根本行不通。雍正实行不久,旗民就相继逃亡,无法维持。乾隆皇帝继位,于1736年(乾隆元年)改井田户为屯户,于所在州县按亩纳粮,宣告了雍正井田法的失败。自孟子讲井田制以后,二千多年间,议论井田者屡见不鲜,迄末有实行者,雍正还是唯一的一人。雍正的失败是势所必然,因为井日制有平均占有和使用土地的意思,这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地主阶级只会把它当作美谈,作为欺骗农民的舆论,而绝对不可能去认真实行。

以上为南开郑天挺先生的文章,但他将亲王所属庄地归于内务府似有问题。不过给你怀璧扫盲是没有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4:03:54
不知道什么问题,发出去,老审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4 15:35:04
标题档??懂经济学就一定炒股、搞房产啊!~
虽然不太喜欢政经这块儿,但对马克思这个人还是很佩服的,要写那么多字出来不容易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4 15:37:42
3# wuming718

他们不仅有理想与信念,而且最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者从未达到他们的境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6 15:38:15
炒外汇炒到差点破产2次的凯恩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7 08:44:46
真正的学问是没有界限的,我们高的太专,视野太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9 09:53:14
郑先生可能没有仔细考察,或者因为史料缺乏,我曾经看过一般人的旗地里的庄头人家的遗物和地方志,由于清朝实行旗民分治的办法,一般所谓的庄头多带有世袭性质,与其说官府经营,不如说是世袭势力的结果。
    庄头之所以可以抵制官府,甚至自家经营,归根结底是封建世袭的结果。官庄的庄头到清末已经完全沦为私产。郑先生没有弄清楚的是,各亲王所属庄田也有庄头,这个庄头是私设的,一般由“长史”和管家管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9 10:02:20
怀璧先生所谓的利息和行为的关系,放在现实面前是十分单薄的,利息并不是只有资本主义时代才有。借贷的行为本身,实际上存在一个所有者的假设,没有所有者,谈借和贷,就同没有人类,空谈所谓思想问题一样毫无意义。最开始的借可能只是最简单的还本的形式,不会有利息,随着所有权的加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利息才开始产生。怀璧总是假设,所有者会关心其获得收益的产业的,其实不然,诚如我所举的清代庄田的例子,寄生者阶层是不关心其所谓田产的,相反只有田产的实际拥有者才会关心,这也是清代田庄最后多沦为庄头私产的原因之一。想必怀璧没有看过果戈理《死魂灵》吧,你看看那里面那个吝啬鬼,他关心他的产业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9 10:13:05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4-23 10:44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4-23 10:40
你真是无知的可以,连王庄和官庄都分不清吗?王庄乃皇室所有。
是不是无知看下这一段:
另外举个例子,清朝的时候有一种王庄,其收益是归贵族王公的,但是王公根本不知道他的这些财产在哪,事实上的所有者乃是各地的所谓庄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101&page=5&from^^uid=1630845

下回想说什么,把功课做足了再说。谁也不是天生什么都知道。不知道楞装知道的不好——大大地不好。
功课做得不好,我承认,因为我没受过正规的史学教育,但是至少不打算自欺欺人。怀璧怎么不出声了?就这么怕较真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30 17:33:26
不说别的,现在还有一大帮人靠抱着它混饭吃呢,皇帝内经在兲朝也常上电视。
是那是当然是,但是有很多错误也是肯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30 18:00:26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4-23 14:03
圈地与田庄
  清军入关,即行圈地,既是抢占明朝的官田,又是以暴力掠夺汉族农民的土地。清军刚入关,清朝政哦府为为吸引满人入关,即在近京府县之圈占土地。1645年(顺治二年)正式颁行圈地令,将所圈占的土地分给东来的八旗将士。为了多占土地,把汉人赶出老家,迁往外地。八旗内部,为了瓜分好地,也产生了矛盾,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统治阶级上层出现了激烈的斗争。辅政大臣鳌拜是镶黄旗人,以该旗圈地土质不好,要求调换。他的理由是八旗各有序列,各占一定方位,即八旗分左右两翼,其左翼,镶黄旗方位在北,正白旗、镶白旗在东、天兰旗在南,右翼是正黄旗在北,两红旗在西,镶兰旗在南。他说镶黄旗没有占在它应有的方位上,要求同占在那个方位的正白旗调换。他的要求是无理的。另一辅政大臣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代表正白旗的利益,极力反对,终因敌不过鳌拜的势力而失败。鳌拜搞圈换,造成土地"抛荒不耕,荒凉极目"的情景(王先谦《东华录》康熙朝卷6),在圈在范围内的农民又一次遭到圈占的迫害。
  满洲圈占以后,起初分给八旗贵族、军官及兵丁。贵族、军官用包衣耕种,包衣是俘虏、买卖、投充来的家内奴隶,因此这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是一种倒退的现象。引起了包衣的反抗,使之不能维持。于是清朝政99府改变它的经营方式,组织农庄。庄分大庄(地420-720亩)、半庄(地240-360亩),近情况拨给八旗王、公、宗室,由内务府统一管理,将所收地租分给王公宗室。官庄采用租佃出租给农民,改变过去以包衣为主要劳动力的经营办法。官庄设庄头,直接管理农民,征收地租。庄头是二地主,是恶霸,《红楼梦》里写乌庄头,就是这种二地主的艺术形象,它写的乌庄头交租,基本上反映了官庄的经营方式。官庄上的农民承受了严重的剥削,进行反抗斗争。不许庄主、庄头"增租夺佃",并最终迫使庄主承认了这一要求。
  清朝的官庄,不同于西方的庄园,它是租佃制,而不是农奴制也不同于唐宋的地主庄田。它是官庄,由政府直接经营;唐宋庄田是私田,由私人地主(有的具有官僚贵族身份)直接管业。也不同于明代的皇庄、王庄,它们虽同是官庄,但明代皇庄、王庄分别管业,各自直接收益,王庄地租也不需经过皇室宦官衙门的分发,不似清朝的由内务府统一管理。清代的官庄,是这个时期特有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
  (2)井田:
  清初圈地时八旗兵丁也分占少量官田,但旗人不习惯农业生产,加上时间长了人口增多,生活困难,就私自典卖旗地,更使生活无着。雍正皇帝想解决无业无靠的旗人生活问题,试行儒家所宣扬的井田制。1724年(雍正二年),拨出直隶新城、固安等县官地二百四十顷,挑选无业旗丁一百户(其中满人五十户,蒙古人十户,汉军四十户),每丁授田一百亩,为私田,八旗共管一百亩公田。公田收成归政55府,作为租赋。政府给每丁五十两银子,筹办牛种农具和口粮。公田、私田外多余的土地,建立庐舍村庄(《清朝通典》卷2《官主》)。井田制是儒家的理想,也是幻想,根本行不通。雍正实行不久,旗民就相继逃亡,无法维持。乾隆皇帝继位,于1736年(乾隆元年)改井田户为屯户,于所在州县按亩纳粮,宣告了雍正井田法的失败。自孟子讲井田制以后,二千多年间,议论井田者屡见不鲜,迄末有实行者,雍正还是唯一的一人。雍正的失败是势所必然,因为井日制有平均占有和使用土地的意思,这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地主阶级只会把它当作美谈,作为欺骗农民的舆论,而绝对不可能去认真实行。

以上为南开郑天挺先生的文章,但他将亲王所属庄地归于内务府似有问题。不过给你怀璧扫盲是没有问题的。
哈哈,这篇文章恰好我看过。也恰恰是这个你认为有问题的,对你的可笑说法不利。而你恰恰就说它有问题。那么你就有理有据的说一说如何有问题。
扫肓也轮不到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 00:55:05
ThaL 发表于 2010-4-30 17:33
不说别的,现在还有一大帮人靠抱着它混饭吃呢,皇帝内经在兲朝也常上电视。
是那是当然是,但是有很多错误也是肯定的
抱着西经混饭吃的洋奴哲学者也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4 11:58:09
ls说的我没法同意。没有证券市场等金融市场,社会是可以存在,人类的历史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是,没有他们,经济的运作效率将会大大下降。金融市场实际上已经是联系整个国民经济的核心所在。如果只是一味的把视角从劳动等等发端,一切的解释都从劳动入手,看问题能看多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