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在《浮士德》的结尾发出感叹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上升。”歌德
的态度我不赞同,但是西方人对于女性的态度与我们大不相同是真的。
不提过去吾乡对女婴的溺杀(这种溺杀现在可能仍然存在),和现在三胎四胎
女孩之外,一定要生个儿子的超生游击队。我单想从文化和个人经历的角度分析一
下我们对于女性的态度。
中国人对于女性的偏见之一是认为女人是不洁的。女人在本朝古代男人的眼中
,是可憎的和污秽的,“女人是祸水”。这话恐怕流传了不止上百年。中国古代男
人对于女性的态度,可以从房中术中略见一斑,房中术称性交为“御女”,也就是
男人像对待坐骑一样对待女性,此术中女性则一味柔顺,任由男性驱遣以获得性快
感。
中国古人在男女关系上有一些非常**和猥亵的做法,令人不好意思提起,传
说古代有一位有权有势的人,当其年老体衰时,每夜让两个二八佳人左右同寝,子
夜过后“一阳来复”,这个脏老头就从两个少女口中吸取唾液以此求延年益寿。
这种认为妇女不洁的观念不仅古代有,当代也有。
大学二年级时,我曾上女生宿舍楼去串门,同行有一个女孩子——我们的诗友
和另一个男同学。在从二楼到三楼的楼梯上,一大排女生的裤子如联合国大厦外的
万国徽旗挂在头上,要上三楼必须从这些裤子下走过去。我断然决定不从这条楼梯
上楼,回头从另外一条没有女生裤子的楼梯上去。
我之所以有这种反常的行为,是因为我从小就被教导说女人的胯下是不洁净的
,小时候不小心从晾着的女人裤子下穿过时,奶奶就会大叫,说男孩钻过女人裤子
就会长不高了。连母亲也这样告诫我,而且说连她的裤子我也不能去钻,这是我对
女性裤子恐惧的最初原因。
有意思的是,教导我们女性不洁的往往得女性本身,比如我的奶奶和母亲,也
就是说中国的女性在她们自己的眼里就是不洁净的,卑贱的,这是传统女性在男人
面前的自甘卑微。曾国藩的一个女婿很是不像样,但在他在家书中告诫他的女儿,
夫为妻纲,要他的女儿逆来顺受。这种自甘卑微是中国专制主义对女性成功伤害的
后果。
但是,另一方面,当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转向母性这一面时,女性则表现了伟大
的慈爱与自甘牺牲的精神。我的故乡有一传闻,古时有一个儿子对母亲极端不孝顺
,有一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闪电直逼这个不孝子而来,这个家伙吓坏了,赶紧
跑过去掀起老母亲的衣襟,用嘴巴衔住老娘那干瘪的乳房。这才免得一死。
中国人对于女性的不正确态度,还体现在因为自私与自卑,对女性的态度往往
处在爱与恨的分裂中。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常安排男生与女生同桌,这种做法刚好与中国传统的
男女授受不亲相反。主要是利用山乡男孩一般不与女孩来往的特点,制止我们说话
。座位分定后,男孩往往在桌子上划一条“三八线”,女生的手一旦不小心移过来
,男生就会用拳头狠狠砸下去,或用铅笔尖刺下去,“三八线”那一边的女生的领
土越少,男生则越引以为荣。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做得最绝,他的同桌女生被允许坐
的桌子只有一本书那么宽。
我们小时候还流行“打女孩”,男孩子们成立“打女孩”行动队,有司令、军
长等等军衔,谁打女生下手最狠,谁的军衔最高,还在“打女孩”行动队中冲锋陷
阵的日子,我第一次对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少女那米黄色的毛衣有了好感,但是为了
在同伴面前表现我的男子汉气概,我还是很卖劲地以各种手段给女生制造羞辱和痛
苦。
初二时,我喜欢上了前面的一个姓胡的女生,还特地在大人不在的日子邀请她
到我家做客。但是不久以后,我转而对这位女生的同桌产生了兴趣,当姓胡的同学
的背靠在我的桌子上时,我就会用手掌狠狠地拍桌子,让桌子重重地撞在胡同学的
脊梁骨上,越是让她出其不意,叫得越是痛苦,我的心中越是高兴。
我们对于女性的感情往往出于自私,出自于把她据为己有的欲望。这种自私的
爱不是爱,它容不得对方与异性有任何的“亲密接触”,它从不为对方的快乐与幸
福着想。不少中国男人会对女人说:“再跳舞我打断你的腿。”就是出于这种心理
。
一个自卑的男性在爱情上失败时,往往会走向对世界的征服,以此来掩盖心理
上受到的“伤害”。比如希特勒对世界的征服很可能与他爱情上的失败有关。尼采
的“权力意志”,及他的著名宣言:“你到女人那里去,千万别忘了带鞭子!”可
能就出自于他在女性问题上的失败。而名作家郁达夫在他美丽的妻子王映霞与浙江
省教育厅厅长私奔后,时值抗日,他写下了如此豪放的词句:“亲见桑中遗芍药,
学青盲,假做痴聋耳,姑忍辱,勿多事。匈奴未灭家何峙?且由她,莺莺燕燕,私
欢弥子。吴钩留取拼大敌,宝剑岂能轻试……”这首诗被收入《中国现代爱国诗词
选》,可我从中看到的,是一个怯懦的男人不敢用骑士的精神与自己的情敌决一死
战,却唱高调说要留着宝剑去对付日本鬼子!
拿破仑在意大利战场上时,一边在台伯河畔指挥大军血战,一边却因为对情人
约瑟芬的思念而几乎疯狂,他一次次苦苦哀求约瑟芬,甚至想离开战事正紧的前线
回到约瑟芬身边。我曾经觉得拿破仑太儿女情长,不够男子汉气慨,况且约瑟芬是
一个比拿破仑大六岁的女人,又曾是有夫之妇,值得这么痴情吗?现在想来,在爱
情问题上拿破仑才是一个真男儿。虽然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太过于自高和自私了。
中国人对女性的偏见,其三体现在,我们在男人荒淫无度把国家搞糟后总是拉
女人做替罪羊,从坦妃、褒姒到武则天莫不如此。所谓“女人是祸水”,“自古红
颜薄命”是也。刘邦更赋诗曰:“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我若不是妇人生,天
下妇人都杀尽。”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是一个非常英俊的壮年男子,听说他与不少女
学生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但是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老师,居然在上古文课时脱口而
出:“自古红颜薄命,什么叫自古红颜薄命?自古好看的女人都是这个捅捅,那个
捅捅。”当时全班四五十个同学,有近一半的女同学,男生轰堂大笑,女生则全部
都低下了头,趴在桌子上。从此以后,“这个捅捅,那个捅捅”成了我们班男同学
的口头禅。这种以高雅的面貌出现的流氓作风,其背后有一层动机是以其流氓作风
的潇洒泼辣,取悦于“红颜”。这可能也是中国男人对女人的一种重要手法。
我记得在审读遇罗文先生的书稿时看过这样一个记载,当年他们知青下放到陕
北,有一口窑洞里住着三个年轻女知青,另有三个男知青对她们唾涎欲滴,大概是
多方挑逗后都没有成功,于是在一天夜晚,三个男知青合谋,各抱石头,攻开窑洞
的门,每人抱住自己中意的一个,把她们强奸了,后来这三对强奸者与被强奸者成
了三对夫妻,知青离开陕北回城时,他们是夫妻双双把家回。
流氓手法的外表辱骂,实是挑逗加勾引,先以暴力征服,再合法据为已有,是
我们在男女问题上的“基本国情”。
中国古人对于男女关系除了下游的房中术外,比较高级的是辛弃疾的,他渴望
“红巾翠袖”擦擦英雄泪。那也仅仅是一个湖海倦客对于女性的渴望而已,它还只
是单方面是男性对于女性的需要,虽然是比较高级的需要。我不知道我们对于女性
这样的态度的文化根源是什么。
胡适先生曾说:“一个怕太太的民族比较容易实现民主。”他说德国人不怕太
太,所以德国人很专制,美国人民主因为美国人怕太太,而中国人将比较容易实现
民主,因为中国人比较怕太太。但从以上诸点看出来,中国人恐怕是不太怕太太的
。
胡适的朋友从巴黎给他寄了十枚硬币,上面有“P.T.T.”字样,胡适大喜,灵
感突发,发起组织一个“怕太太协会”,只招十名会员,以此十枚“P.T.T.”硬币
作为会员证。
胡适的太太江冬秀一定是很有福气的,因为胡适主张新时代的男人要“三从四
德”,那就是“三从”:“太太命令要听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说错要盲从”
;“四德”:“太太花钱要舍得,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
忍得”。看来我们得努力,才能跟得上胡适先生怕太太的脚步。
“怕太太”并不是指吾乡曾有过的,一悍妇左手挟“娇夫”于胳肢窝下,举右
手拍打他的脑门,口中斥责道:“还敢不敢?还敢不敢?”怕太太是一个男性对女
性应有的尊重,只有真正的男子汉才会怕太太,正如《圣经》上所教导的,做丈夫
的要爱自己的妻子,要为她倾倒生命,就如上帝爱人类,为我们在十字架上倾倒生
命一样。
《圣经》认为,“女人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种顺从与中国文化中强调女性
对于男性的单方面的逆来顺受不同,它基于一种男女双方关系的伦理,前提是男人
先爱自己的妻子,而女人同时维护丈夫的权威,不伤害他的自尊。
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都不是中国的传统,这些都是西方国家传进来的。那么
,西方国家这方面的文化根源是什么呢?慢慢地,我发现,这与《圣经》对于女性
的态度有关。在《圣经》中我们看到了对于女性不一样的态度。《圣经》说,上帝
先造了男人亚当,又用亚当的胁骨造了夏娃,当上帝把世界上的第一个女人领到第
一个男人的面前时,亚当说了“惊天动地一席话”:“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可以称他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圣经》接着说:“
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
在《圣经》中,我们可以见到世界上至为美好的爱情诗篇《雅歌》,而且《雅
歌》的主体是一个被爱情的火焰燃烧的年轻女子的咏唱,这个书拉密女一开篇就大
胆热烈地表白说:“愿他用口与我亲嘴;因你的爱情比酒更美。”而男性“佳偶”
对于他的女朋友的回应是:“我的佳偶,你甚美丽!你甚美丽!你的眼好象鸽子眼
。”基督徒认为,我们人与人之间既然可以有这样伟大的爱,那么赋予我们生命的
上帝和我们之间也可以有很美好的关系,人类生活在宇宙中面对的不是无边的荒寒
与寂寞,这个宇宙的根源也不是冷冰冰的“物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宇宙是有恩
情的宇宙,宇宙的主宰与我们之间有着如雅歌所描写的那样美丽的爱。
有意思的是,在新约中,列入耶稣基督家谱的只有三位女性,而这三位女性如
果用中国人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来说,很可能都是令人不齿的,其中有一个曾经
是妓女,而这个弃恶从善的妓女喇合,因为她勇于弃恶从善,更在新约中被列为信
心伟人之一,与摩西、大卫王一列被列为万世效法的榜样。一个是外邦女子路德,
她死去了丈夫,并且没有儿女,成了一个拾麦穗充饥的人。耶稣基督的家谱中本有
无数的王后,贵妇,然而圣经只记载了三个常人不愿以正眼相看的女子。
圣经对两性的观点是很中庸的,一方面它不仅不禁止两性的爱情,还极尽赞美
。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对男女关系有很严格的要求,那就是强调严格的一夫一妻制
。
“一切进步从家庭开始,”塞缪尔·斯迈尔斯先生说:“从此出发,才出现了
管理社会的各种或对或错的原则和标准。”今天,对女性的偏见仍是如此广泛地存
在,它所带给女性的伤害也伤害了正常的家庭的生活,而家庭生活中的自私与恨恶
又给带给子女,可以说自私及恨恶正从家庭涨溢到社会上。西塞罗说:“人生遇到
的第一个社会是婚姻;第二个社会是家庭;第三个社会,是国家。”从这个意义上
说,“怕太太”比较容易在家庭中形成民主的风气,家庭中有民主的风气才能使它
的成员走上社会时有爱心、谦逊、热忱,勇于承担责任,尊重别人也自尊自重。这
样,整个社会走向民主就有了真正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是一个生活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