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打开
    
 
                                        「胶囊公寓」满租
摘星女孩最后一席
 
【联合报╱特派记者汪莉绢/北京报导】
2010.04.18 03:46 am
 
 

 
北京胶囊公寓租客之一,来自天津的温姣,喜欢唱歌,想到北京一圆明星梦。
特派记者汪莉绢/摄影
大陆退休工程师黄日新设计的「胶囊公寓」经北京媒体大力放送后,已全部客满。
去年大陆社会都在讨论「蚁族」问题,一位七十八岁退休工程师黄日新老人想为这些刚毕业、又想留到北京闯荡的年轻人做点事,就设计八间「胶囊公寓」,提供给没钱的年轻人。
黄日新在海淀六郎庄租了三间三坪左右的房间,每个塞进二或三个「胶囊」,每个外表像个小铁柜,面积不到半坪大,只能容纳一个人躺下或坐着。
黄日新的「胶囊公寓」推出后,一直租不出去,经北京各大媒体连日报导,吸引不少好奇、想体验新事物的年轻人前来租屋。
今年廿二岁,来自天津的女孩温姣,只带着一个小行李,成为最后入住的房客。
温姣去年大学毕业后,因喜欢唱歌,想到北京来找机会,原本在东四环租屋居住,但月租一千多元人民币,看到胶囊公寓的消息,就来看一看。「胶囊公寓」只有一张床,没有卫浴等设备,温姣说,「没关系,先有个栖身之所,过渡一下」。
来自甘肃的孟姓先生则说,「睡得很暖和,但醒来有点头疼」。前几个星期他一直住朋友家或到洗浴中心过夜。「胶囊公寓虽然小,但好歹是个容身之所,比住在朋友家好多了」。
孟先生自称诗人,住「胶囊公寓」能让他了解更多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对于高房价他有着切身之痛,他赌气地说,「要住到房价往下跌的时候」。
黄日新向房客展示「胶囊公寓」甚至可以防火、防盗、还有供暖,以后还可装电风扇。
黄日新说,蚁族如果一个月赚一千到一千五百块人民币,每月六百元的房子也租不起。所以,他拿两、三万元建造「胶囊公寓」,希望获得社会认可,也希望政府考虑作为解决城市流动人口的一种方案。
当地民众称,北京房价居高不下,若不抑制狂飙的房价走势,「胶囊公寓」恐将愈来愈多。
【2010/04/18 联合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