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证券投资分析
这一科是5门中对综合能力要求最高的一科,教材涵盖的内容有:
会计学(报表、附注)
微观经济学(需求与供给、无差异曲线)
宏观经济学(GDP核算、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金融学(各种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利率期限结构、金融衍生品等)
管理会计(NPV)
财务管理或公司理财(管理用利润表的调整、NOPAT、MVA、EVA、CAPM、APT等)
投资学(技术分析、组合分析等)
财务报表分析(各种比率的计算及其优缺点、财务报表附注分析、杜邦分析等)
概率统计(相关系数、一元线性回归)
微积分(求导)
……(本人才疏学浅,肯定没写完…)
于是,看书的过程相当艰辛,进展非常缓慢。本人花了整整一个寒假。除第二章“有价证券投资价值分析”外,前几章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都要靠背书…第二章有很多公式,考试的时候会涉及到几个相对简单一点的,但要注意千万不要把各种不同的收益率混淆了。如果学过财务分析这门科目的话,到第五章“公司分析”这章时,内容都还比较温柔,公司分析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讲如何计算各种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考试的时候会将各种数据给出,然后根据数据算比率。
从第六章“技术分析”开始,整本书的难度瞬间加大。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道氏理论的主要原理都需要记忆。接下来的K线理论、切线理论、趋势线、各种反转突破形态和持续整理形态相对简单,记住他们的特征就行;另外,形态变化与成交量变化的关系容易成为考点。最纠结的是各种技术指标,如KDJ,DEA等,需要将各种指标对比起来记忆。可以去国泰君安或者海通等证券公司的网站下载一个大智慧分析软件帮助备考。考题举例:
头肩顶形态出现时,就成交量而言,左肩最大。(判断)
喇叭形在形态完成后,几乎总是 (单选)
本章还涉及众多指标,需要考生辛勤劳动……
再接下来的章节就是财务管理或者公司理财里面的内容(这一部分与基金的教材有重叠)。涉及证券组合管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业绩评估、金融工程、期货、风险管理等内容,数学上推导公式和坐标图较多。本人觉得这些内容教材讲得不够清楚,需要考生自己去翻一翻相关书籍,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财务管理,金融学等相关内容。本人遇到的相关考题如下:
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证券市场线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 (单选)
风险管理VaR法的缺陷是 (多选)
计算题不多,主要考对各种理论的推理过程的理解。
最后一章是讲职业道德的,看两遍即可,考试涉及的题目只有几分。
证券行业的进入门槛这几年越来越高了,考试的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因此,尽早考是没错的。另外,随便哪个科目,教材都是最重要的,基础和发行承销用背的肯定能过,关键是要背知识点,不要瞎背。交易、基金和投资分析需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书中的理论和知识点,这三科的后几章内容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对考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且在考试当中所占比重加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2009年9月26日开始,到2010年3月7日,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各科考试。当3月7日下午本人走进最后一科证券投资分析的考场时,已经完全没有去年9月考第一科基础时的那种紧张心情。尽管备考很匆忙,但是,以往积累的经验让我能够从容应对。
本人的经验仅供参考,希望对正准备或者正在准备考试的小盆友们能有一点帮助。愿有理想成为“证券人”的朋友们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本文为转载,原作为北京语言大学08会计邓协同学发于人人网。
http://blog.renren.com/blog/319006736/45911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