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10-4-22 21:42 
这个与我所说的中巴车工资合约变迁是同类现象。在劳动力价格低条件下,计件工资是最优的,在劳动力价格上升时,计日工资是最优的。人民公社的变迁,肯定也是有约束条件的,这个约束条件变化了,所以人民公社开始采用,后来不采用。这和我的中巴车例子是同类的。把计件工资类比成人民公社制度就可以了。问题是,我们是在经济发展,劳动价格上升后,才来看两种工资合约的,有了关于两种工资合约,特别是有了劳动力价格上升这个约束条件的变化,我们才得出,中巴车计时工资比按件工资优的结论的。当时,劳动力价格低时,计件工资就比计时工资优。人民公社的现象,同理。
要说武断,所有假设都是武断,理性人假定是不是武断?科学是不是武断?“所有现象必要规律”也是武断,这个意义上,科学都是一种信仰而已。如果认承理性人假说这个武断,承认人的行为选择在约束下求极大值,那么,逻辑上可以推测出,所有人的行为,考虑到所有约束条件,都是帕累托最优的,都是效率最优的,约束条件变化了,才导致行为选择变化。
第一段:这个解释貌似极不理想。1958年和1978年,劳动力收入有什么大变化呢?照您这么说,1954年没有人民公社是因为劳动力收入太高?1937年呢?甚至1689年呢?
反过来的因果关系倒是可能成立的:制度的变化导致收入的变化。1978年后的收入增长充分说明问题。
第二段:任何理论的逻辑起点可以是套套逻辑,比如经济人假定。但是符合实证主义的逻辑结论不能是套套逻辑,不能是武断的假设,必须要有接受经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