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别再幻想刚刚改革开放后的那种私人经济的繁荣了,那时是因为公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极低,技术落后,因此把那时的繁荣看成是中国的工业革命也未尝不可,现在私有化以后不可能再有那样的效果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7 13:16:34编辑过]
不同意让集体下海,因为亏损不是集体工人造成的,而是个别人造成的,你让大家一起承担这个责任,不公平。
而且私有制不是万能的,不提倡国退民进。
如何进一步的规范国企领导层面,如何进一步的完全监督、管理机制,这才是治本。
任何其他的理由都是次要的,因为国有企业如果面临的问题,私人企业也同样会面临,只不过领导层面的责任不同而已。
林毅夫、朗咸平都卡死在这里面了,你有何高招?您能干涉、改变权力的分配?哈哈,如果这样,就成了政治改革,而非经济改革,你能承担这里面的政治成本?谁能?
政治的本身就是为经济服务的,政治制度为经济制度开路、并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我不同意说,为了经济目的就拒绝政治手段,关键是看政治手段的成本高,还是经济手段的成本更高。
中国的CEO本身的特权太大了一些,而且称不称职还不一定。所以要实行效率工资制和下岗制,并要求的经常性的审计法制约束,不然的话,就是放任腐败。
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困难、一切迷惑都可以解决,而丧失这一原则,盲目的维护部分小群体的利益,就是迷失方向,就是无所适从,就会陷入更大的危机。
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如何选择管理者的问题(这和选谁来当官没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问题关键在于第一,国有企业的产业定位问题;在现代经济的条件下,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合国有企业发展,比如说零售等等服务业。
第二,国有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除了股份制还有没有别的。即使股份制本身也有许多不同的实现形式,比如英国电信的黄金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