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就是为了寻找规律。作为经济学,目的就是要寻找出来经济规律,例如研究市场经济的规律,计划经济的规律,找到一个最合理的经济方式,为人类服务。如果找不到经济规律,你这个经济学也就不能叫经济学了。例如,如果物理学认为皮球是皮球的运动,汽车是汽车的运动,找不到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那么这样的物理学也就不能叫物理学了。所以,经济学就要寻找规律。过去,很多经济学家都给经济学下了定义,五花八门。可是他们的定义都不对。我在这里要给经济学重新下个定义:经济学是探讨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当然研究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人类寻找一种最合理、最科学的经济活动方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人类的经济活动方式共有三种:自给自足经济、市场经济、产品经济(计划经济)——这里我为什么把原来说的计划经济改称产品经济了呢?是因为许多人好混,例如好认为美国的企业也有计划,所以美国也有计划经济;这样一改,就不容易混了。自给自足就是大家各人生产各人的,各人消费各自的产品。市场经济就是各人生产各人的,互相交换产品进行消费。产品经济就是在生产资料公有的情况下,大家共同劳动,产品归公,然后统一分配之后进行消费。这三种经济方式都有不同的规律,那么这三种哪种最好呢,是不是各有利弊呢?后面就重点说说市场经济和产品经济它们各自的内部的生产规律。
本节来说说市场经济的生产规律,这是本经济学要说的第二个重点。从第四节开始到第十二节,都是为本节做铺垫的。
在本节之前,我还要补充说一个道理,就是生产对消费的制约作用。我们知道,一个社会,如果粮食的总产量是100斤,那么这个社会上的人就不可能消费200斤,连100斤零一两也消费不到,这就是“物质不生定律”。这就是说,生产量制约着消费量,要想满足人民的需要,必须多生产,这就是生产对消费的制约作用。那么,市场经济能不能多生产呢?好,下面开始说正文。
市场经济里,每个商人(包括生产商品粮的农民,不包括工人)都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而交换又必须有利润,所以又可以这么说,每个商人都是为了利润而生产的。
而是不是每个商人在交换中能都有利润呢,而且利润一样多呢?这是不可能的。在前几节中我们就论证过,在买卖时,有赚的就一定有亏的,商品交换和赌博的性质一样,这样就必然造成贫富分化,有富有穷。这当然是市场经济的一个规律,市场经济是躲不过去的,不过这不本节要说的,本节要说的是市场经济的生产规律。下面接着说。
既然有富有贫了,购买力就不一样了。我们来考察任意一种商品的生产情况,就以住房为例吧。假设住房的价格是30万,那么当然凡是能出起这个价钱的才能买起,出不起这个价钱的就买不起。假设社会上共有100人,有10%的人能买起,那么住房的市场需求量就是10套,房产商就只生产10套;他也可能生产11套,但是那套怎么也卖不出去了,所以他也就不再继续生产了,虽然这时社会上还有90人急需住房,但是他也不生产了。由此我们就能得到市场经济的生产规律是:
任何商品的产量都不能超过社会对它的市场需求量。
当然,住房也可以降价。但是再降价也得保住房产商的利润,所以不管怎么降价,只能使市场需求量增大一点,不能使市场需求量增大到和生活需求量相同,所以不管怎么降价,还是有人买不起。
所以,市场经济下想生产100套住房,让人人都有一套,是不可能的。它只给能买起的人生产,能买起的人一买完,它就不生产了。
这个生产规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这个图中,泵1表示的是原材料生产厂,它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把资源加工为原材料(例如把铁矿石加工成钢铁);泵2表示的是消费品生产厂,它把原材料加工为消费品(例如馒头、蜂窝煤、自行车)供人民消费。容器E是封闭的,内部装的水表示原材料,它的容积表示的是原材料加工企业所能承受的产品的最大积压量,当原材料的积压量超过企业能承受的最大积压量时,即当容器E被充满时,泵1就停止工作,表示这类企业就要停产或破产。容器C也是封闭的,内部的水表示消费品,活塞S上面的容积表示的是消费品加工企业所能承受的产品的最大积压量,当消费品的积压量超过企业能承受的最大积压量时,即当容器C被充满时,泵2就停止工作,表示这类企业就要停产或破产。活塞S的下面是弹簧,活塞S在图中所处的位置表示的是产品的保本价格,即产品所能降到的最低价格,此时弹簧被压缩到接近它的最短值。在容器C的右侧从上到下有许多水龙头D,最富裕的人拥有最上面的水龙头,在活塞S上面的水龙头下都能接到水,即可以买得起这种消费品。
这个图表示的意思是:原材料企业给消费品企业提供原料,消费品企业生产的消费品提供给消费者。在这个系统里,消费品的生产速度(泵2的流速)不能高于原材料的生产速度(泵1的流速),人的消费速度(几个水龙头的总流速)也不能高于消费品的生产速度(泵2的流速),这就是泵1的流速制约着泵2的流速,泵2的流速制约着水龙头D的流速,即生产量对消费量有制约作用;反过来,泵2的流速也不能高于水龙头的流速,泵1的流速也不能高于泵2的流速,因为如果泵2的流速高于水龙头的流速,泵1的流速高于泵2的流速,容器C和E就要逐渐先后被充满,泵2和泵1就要先后停止,这就是水龙头的流速反制约着泵2的流速,泵2的流速反制约着泵1的流速,即消费对生产有反制约作用。
正是因为生产对消费的制约作用和消费对生产的反制约作用,所以市场经济要想正常运行,即整个系统要想长时间地正常工作,泵1、泵2、水龙头三处的流速必须正好相等才行。
可是实际上,三处的流速是不可能正好相等的,通常D处的流速总是小于泵2的流速,也就是说,通常总是有过剩存在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各种商品的生产速度、消费周期以及社会对它们的需要量不可能完全相协调,所以在一定的交换比例下,各种商品不可能都正好交换完毕,总有剩余的,有不足的。
由于产品过剩,这就迫使活塞S逐渐下降,当降低到保本价格的位置时,已经很难再下降,容器C内就被装得满满的,企业已经生产不下去了,这时经济危机就出现了。大家看看,这时虽然还有穷人处在活塞下面,没有这种消费品,商人也不生产了。这时资本家就开始千方百计地寻找市场,或刺激富人多多消费。
这里我们拿住房的生产做个例子。假设现在建筑公司刚分工出来建造住房,当第一套住房建造出来时,容器C内的活塞S就被从最高点挤下来一点,这时这套住房的价格最高,只有最富裕的人才能买的起。当后来住房越来越多时,活塞S就被挤得越来越低,住房的价格也越来越低,次富的人也陆续能买起了。当住房越来越多,活塞S被挤到住房的保本价格位置时,建筑公司就不会再生产了,这时就出现住房这方面的经济危机(因为仅以住房为例,所以不是全面的经济危机),当然活塞下面的穷人就不可能有住房了。
接下来房产商就要刺激消费。虽然穷人买不起住房,但是房产商却刺激富人买第二套、第三套住房,或者买别墅。等到富人买了住房,容器C内就会誊出一点空来,即活塞S又上升一点,这时住房的生产又能持续一阵子,但是还是到活塞降到原来的那个最低位置就停止了,所以穷人还是买不到住房,接下来房产商又开始刺激富人买房了。
从市场经济的生产规律可以看出,市场经济是永远都不能满足全体人民的生活需求的,它的产量永远都受富人消费量的制约,从而使产量达不到全体人民的生活需求量,那些高档消费品,永远都是富人的专用品。所以市场经济不可取。